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利用滚木搬运巨石,这一简单的装置利用了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理,极大地减轻了搬运的负担。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和他发明的螺旋式输送机,更是为机械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东汉时期的“水排”用水力鼓风炼铁,应用了齿轮和连杆机构;晋代的“连磨”用一头牛驱动八台磨盘,展现了对齿轮系的巧妙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的发展迎来了重大变革。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各种动力驱动的产业机械如纺织机、车床等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机械的动力从人力、畜力和水力转变为蒸汽动力,生产模式也从手工生产逐渐向机械化大生产过渡。材料的变革和加工手段的进步,使得机械的制造更加精密和高效,机械理论和设计方法也逐步建立起来。
进入20世纪,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再次推动了机械的发展。电动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生产的机械化与电气化紧密结合。内燃机则以其轻巧、高效、易于操纵的特点,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运输领域以及移动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启了现代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同时,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如高强度合金、工程塑料等,为机械的轻量化、高性能化提供了可能。
▏角逐“最大”之名的有力竞争者
在陆地上的机械领域中,有众多巨型机器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功能,成为角逐“最大”之名的有力竞争者。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令人惊叹的身姿展现着人类科技的伟大成就。
一、巨型挖掘机
德国的贝格尔 293挖掘机堪称地表采掘之王,是当之无愧的陆地机械巨无霸。它的长度为240米,宽度49米,高度96米,这一高度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整机重量更是高达14210吨,占地面积约为2.5个足球场。如此庞大的身躯,使得它在工作时犹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城堡。
贝格尔 293的挖掘能力同样惊人,即使面对最难剥离的密质硬岩或冻土,其松土能力也能达到每日30万立方米,实际生产能力则高达每日24万立方米,这一数量足够填满10个奥林匹克规格的游泳池。它的前轮装有18个锯齿状的铲斗,这些铲斗如同巨大的钢铁獠牙,啃食着地面的煤层或土石,挖掘的物料能直接倾倒在传送带上,高效地完成采掘和运输的连贯作业。
在传统的露天煤矿开采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小型机械设备协同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而贝格尔 293凭借其强大的挖掘能力和高效的作业方式,一台机器就能完成过去众多设备和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德国的哥兹维勒露天煤矿,贝格尔 293持续稳定地进行挖掘作业,为煤矿的高效开采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了煤矿开采行业中的标志性设备。尽管贝格尔 293体型巨大,但它并非完全不能移动。它依靠6条宽大的履带进行移动,虽然平均每天只能移动1公里左右,但这一移动能力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的作业区域之间转移,适应不同的开采需求,展现了其作为超大型机械的灵活性。
二、超级起重机
超级起重机是高空吊装领域的巨人,其中泰山龙门吊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庞大的规格,成为了超级起重机中的佼佼者。泰山龙门吊总体高度118米,主梁跨度125米,采用高低双梁结构,起升高度分别为113米和83米。这台吊机共有12卷扬机构,整机共48个吊点,每个吊点起重能力为420吨,单根钢丝绳达到了4000米,最大起升重量达20160吨,全部创下世界之最,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提升能力最大的起重机”保持者。
在大型桥梁建造中,泰山龙门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建造一些大型跨海大桥或跨江大桥时,需要将巨大的桥梁构件精准地吊装到指定位置。这些桥梁构件往往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普通的起重机根本无法胜任。泰山龙门吊凭借其强大的起升能力和精准的操控性能,能够轻松地将这些大型构件吊起,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安装。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就运用了大型龙门吊进行桥梁构件的吊装作业,确保了大桥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大型设备安装领域,泰山龙门吊同样不可或缺。在海上钻井平台模块安装中,由于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对起重机的性能要求极高。泰山龙门吊可以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将重达数千吨的钻井平台模块从运输船上精准地吊装到预定位置,为海上石油开采提供了重要的设备支持。它的出现,使得大型设备的安装变得更加高效、安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泰山龙门吊在大型船舶制造、大型建筑施工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巨型风力发电机
在能源领域,巨型风力发电机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台风电机组风轮直径270米,叶片长度131米,最大扫风面积57256平方米,相当于8个足球场大小。其设计寿命为25-30年,以年平均风速9米/秒测算,全年发电量可达5600万度,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16万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
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在叶片设计上,采用了新型材料和优化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使得叶片能够更有效地捕捉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在机组的控制系统中,运用了智能化的控制技术,能够根据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实时调整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确保机组始终处于最佳的发电状态。同时,机组还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全方位的验证体系和“双样机验证”模式,对机组整体性能与耐久性进行全面验证,从源头塑造产品可靠“基因”。
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地,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以往由于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较小,发电效率有限,无法充分利用这些风能资源。而三一重能15兆瓦风电机组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能够更高效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型机器背后的科技密码
一、材料科学
在大型挖掘机的制造中,高强度钢材被广泛应用于机身结构和关键部件。这些钢材具有出色的抗拉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巨大的挖掘力和冲击力。例如,贝格尔 293挖掘机的主体结构采用了特殊的高强度合金钢,其屈服强度高达800MPa以上,使得挖掘机在面对坚硬的岩石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时,依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减轻整机重量,提高设备的移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也逐渐应用于一些非关键但对重量较为敏感的部件。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较高、耐腐蚀等优点,常用于制造挖掘机的外壳、盖板等部件,相比传统钢材,可减轻重量30%-50%。碳纤维复合材料则具有更高的强度重量比,其强度是钢材的数倍,而重量却仅为钢材的四分之一左右,在一些高端挖掘机的臂架等部件上有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的性能。
在起重机领域,高强度钢材同样是制造吊臂、主梁等关键受力部件的主要材料。为了提升起重机的起吊能力和作业范围,需要不断增加吊臂的长度和强度,这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泰山龙门吊的主梁采用了新型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其屈服强度达到690MPa以上,同时具备良好的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这种钢材的应用,使得龙门吊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更大的起升重量和更长的跨度。此外,在一些小型起重机或对重量要求较高的部件上,钛合金等轻质高强度材料也开始得到应用。钛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但其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合。
二、动力系统
巨型挖掘机通常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其强大的扭矩输出能够驱动巨大的挖掘机构高效工作。以贝格尔 293挖掘机为例,它配备了多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总功率高达20000kW以上。这些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稳定输出强大的动力。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一些新型挖掘机还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将柴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在挖掘作业时,根据负载情况自动切换动力源,实现了高效节能。
超级起重机的动力系统同样强大而复杂。对于大型龙门吊,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方式,通过外接电源为起重机的各个机构提供动力。泰山龙门吊配备了多台大功率电动机,用于驱动起升、行走、回转等机构。这些电动机具有调速范围广、控制精度高、运行平稳等优点,能够实现对起重机的精确操控。同时,为了保证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动力系统还配备了完善的制动装置和保护系统,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止起重机的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控制技术
在巨型挖掘机上,智能控制技术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通过安装在挖掘机上的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挖掘机的工作状态和作业参数,如挖掘力、挖掘深度、斗杆角度等。这些数据被传输到控制系统中,经过分析处理后,自动调整挖掘机的工作参数,实现对挖掘作业的精确控制。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挖掘力过大时,控制系统会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液压系统的压力,避免挖掘机过载。其次,一些先进的挖掘机还配备了自动挖掘功能,操作人员只需在控制系统中输入挖掘的目标形状和尺寸,挖掘机就能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挖掘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此外,智能控制技术还实现了挖掘机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无线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挖掘机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在超级起重机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自动化操作技术,起重机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完成起吊、运输、卸载等作业流程,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和风险。在一些大型港口的集装箱装卸作业中,起重机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抓取和放置集装箱,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同时,远程监控技术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离起重机的控制室内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风险。此外,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起重机的群控功能,将多台起重机组成一个系统,通过统一的控制系统进行协调作业,提高了大型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
▏陆地机器的进化之路
智能化将是未来陆地机器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陆地机器将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未来的智能挖掘机将能够根据地质条件、挖掘任务等实时数据,自动优化挖掘策略,实现精准挖掘,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挖掘。同时,通过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的施工网络,实现整个工程作业的高效协同。
环保理念将贯穿未来陆地机器发展的始终。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陆地机器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在动力系统方面,新能源的应用将成为主流趋势。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辆将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辆,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工程机械领域,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等电动设备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混合动力技术也将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未来的陆地机器还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例如,在制造业中,采用3D打印等先进技术,实现零部件的定制化生产,减少材料浪费;同时,研发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用于机器的制造,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毕业于新西兰林肯大学。对大众科普知识拥有浓厚兴趣,曾在多个科普期刊上发表过科普文章。关注事实,积极探索前沿科技。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