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熊咆虎嗥

【释义】:熊的咆哮与虎的吼叫。形容猛兽怒吼,也比喻声势浩大、令人震慑的场面或声音。

【出处】: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形象描绘了熊虎吼声在山林间回荡的震撼景象,后用以形容威猛磅礴的气势。

【拓展】:“熊咆虎嗥”常与“龙吟凤哕”“雷霆万钧”等词语并列,强调声音或气势的雄浑可畏。例如:瀑布奔涌之声犹如熊咆虎嗥;战场上万马奔腾的声势亦可用此形容。反义词如“细若游丝”“莺声燕语”,则形容声音轻柔微弱。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熊”特指棕熊、黑熊等大型熊科动物。其胸腔共鸣产生的低频吼声可达128分贝,传播距离超3公里,既是领地宣言也是生存武器。

小档案

名称:棕熊  

英文名:Brown Bear  

学名:Ursus arctos  

体长:1.5~2.8米  

体重:130~700千克  

肩高:0.9~1.5米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北半球广布,从欧亚大陆到北美西部,栖息环境涵盖森林、苔原、高山草甸

魅力靓照:


棕熊化身捕鱼达人(图片来源:包图网)


棕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图片来源:包图网)

外形特征:

棕熊体形魁梧,被毛浓密呈棕褐色,肩部隆起如驼峰,内含发达的肌肉群。爪长10~15厘米,弯曲不可收缩,适合挖掘与搏斗。吻部较长,鼻腔容积达人类6倍,为其咆哮提供强大共鸣腔。

生活习性:

尽管熊类通常被认为是肉食性动物,但实际上它们是杂食性的,以肉食为主,但也会吃植物根茎、鱼类、蛙、鸟蛋和哺乳动物。温带种群会冬眠5-7个月,期间心率从40次/分降至8次/分。

奇闻轶事:熊吼堪称“森林广播系统”?真的假的!真的!

声音构筑起熊类特有的信息传递系统。其发出的一声吼叫、呼噜及喷气声等各类声响,都蕴含着特定的意义——可能是在宣告领地主权、发出求偶信号、进行亲子间的交流,亦或是宣泄愤怒情绪。

熊的咆哮绝非简单的恐吓手段,而是一种极为精妙的生态通讯方式。凭借超凡的听觉敏锐度,它们能够察觉到人类难以察觉的低频区域。具体而言,熊的咆哮频率分布于20至8000赫兹之间,强大的声波足以穿透茂密森林并引起地表震颤,借助回声定位技术,棕熊得以在复杂地形中精准辨别方位与领地边界。这种卓越的听力使它们对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保持高度警觉,无论是同类呼唤、猎物微动还是远方异响,皆能迅速作出反应。凭借此项优势,熊既能有效规避风险、搜寻食物,又能实现族群间的有效沟通。

例如,在森林中狩猎时,熊能凭借敏锐的听力听到其他动物在草丛中的细微响动,从而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并展开捕猎行动。当遭遇领地侵犯时,熊会发出持续2~3秒且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该声波具有绕射特性,传播距离可达10公里之遥;配合前掌叩击地面的动作,更能产生强烈的震慑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每只个体的吼叫声都拥有独特的频谱特征,其中母熊采用800~1200赫兹范围内的高频颤音引导幼崽,而幼熊则通过识别特定谐波来辨认自己的母亲。

来源: 喜涮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