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该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正确利用肥皂洗手,形成主动、正确的洗手健康行为。
我们的双手每天要接触数以万计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能来自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例如桌椅板凳、电梯按钮、手机屏幕等等。一双未清洁的手,可以通过触摸眼、口、鼻,将病原体轻松送入体内,也可以在日常接触中传播给他人。

保持手掌清洁的好处?
1. 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可使腹泻疾病减少30%。
2. 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可使急性呼吸道感染减少高达20%。
3. 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对于减少霍乱、埃博拉、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和猴痘等疫情相关病原体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4. 手部卫生可以预防医疗相关性感染,并有助于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
5. 手部卫生可能有助于减少被忽视的热带疾病。
关于洗手的常见误区
1.不要简单揉搓洗手
在生活中,不仅要多洗手,还要会洗手,除了洗掌心,手部其他部位也要清洗,科学地清洁双手,可以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防止接触感染疾病。
2.不要洗手时间过短
洗手时间过短,不能有效去除病原体,建议双手揉搓不少于20秒,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
3.不要仅用清水洗手
只用清水洗手,不能有效去除手部污垢,大量病原体仍停留在手上,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并持续一定时间,才能有效去除致病菌。
4.不要用洗手盆洗手
经过反复洗手后,洗手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达不到洗净手的目的;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5.不要共用毛巾干手
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潜藏病菌,易使洗净的双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正确洗手的方式
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具体步骤可遵循下图的“七步洗手法”。

遵循科学的洗手方式不应只在全球洗手日这一天,而应该贯彻到生活的每一天,预防疾病,守护健康,从洗手开始。
来源: 精准科普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精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