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信诈骗高发的当下,银行作为资金流转核心枢纽,既是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更肩负着筑牢反诈第一道防线的关键。202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213万起,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70亿元,检察机关起诉电诈犯罪 7.8 万人,同比上升 53.9%——公安部刑侦局与最高检公布的数据,揭示了当前电诈的严峻态势。面对 AI 换脸变声、虚拟货币诈骗、区块链技术等高科技骗局,银行必须扛起反诈主责,筑牢反诈关键防线,主动拿起高科技武器构建防御体系。
作为资金流转枢纽与反诈防控第一线,银行传统宣传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静态标语、短信提醒、口头劝阻等单向输出宣传方式,已难以帮助公众建立有效防范意识,引入智能反诈设备成为金融反诈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反诈中心指导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银行、杭州联合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启动金融科普反诈联盟,将分散的反诈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防控合力,共同探索银行反诈的科技化升级路径,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反诈工作的高度重视。
科技反制为银行反诈提供破局之道。AI反诈机器人可实时互动,内置海量反诈题库,一旦触发“陌生转账”“可疑链接”等关键词即推送预警;VR 反诈一体机模拟 “冒充银行人员”“贷款诈骗”“两卡诈骗” 等场景,让用户沉浸式感受骗局话术与操作陷阱,教育效果远胜宣传单;反诈万花筒以二维动画拆解骗局,搭配知识测试强化记忆。这些设备让反诈知识从 “被动接收” 变为 “主动体验”,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先行实践已充分印证智能反诈设备的实效。各大银行引入设备后,凭借“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推动反诈工作从“被动提醒”全面转向“主动防御”,辖区内诈骗案损数据显著下降;同时,客户办理业务时可同步接触反诈知识,实现“宣传即服务”的无缝衔接——既帮助公众提升防骗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对银行的信任度。这一举措不仅让银行精准响应政策要求,契合金融管理部门将反诈成效纳入考核的导向,更得到了国家银监会的大力支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机构责任的双赢。
未来,随着智能反诈设备向更多银行系统延伸,这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反诈方案,将为全民反诈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能。欢迎各相关银行网点及金融机构到杭州市反诈体验馆参观,实地了解人工智能反诈设备运作机制,共同推动反诈防范宣传高效开展,让银行真正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 的坚固防线,实现 “防骗有道,科技护航,让每一次金融服务,都成为一次安全守护”。
来源: 浙江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