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区和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奇特的“养生热”,不少人模仿起所谓的“悬挂颈部锻炼法”——找一根绳子,挂在门框、树枝或单杠上,把脖子轻轻套进去,整个人微微悬空,号称能“拉开颈椎”“通经活络”“改善睡眠”。
看似简单方便,甚至有些老年朋友在小区健身时也开始“跟风尝试”。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袁春云主任提醒:这看起来轻松的动作,可能暗藏致命风险。
为什么“悬挂颈部”看似锻炼,实则伤身?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种“悬挂颈部”的做法其实是对颈椎牵引疗法的误解。在医院,确实存在颈椎牵引治疗,但那是在医生评估、专业设备监控下进行的。牵引的角度、时间、力度都要严格控制,比如不同患者的颈曲角度、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都不同,牵引力不足无效,过强则可能损伤神经、血管甚至脊髓。

(▲AI图)
而网络上流行的“自制悬挂法”完全没有这些安全参数,等于在用自己的脖子“做实验”。临床上已有不少因此导致意外的案例,轻则肌肉拉伤、颈椎间盘突出加重;重则出现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晕厥摔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一旦颈动脉被压迫,可能引起瞬间脑缺血,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与其“挂着拉一拉”,不如让气血“顺着走一走”?
颈椎病多由“痹”“虚”“郁”而生。在中医看来,颈椎病并非单纯的“骨头错位”,而是“筋骨失养、气血不畅”的结果。《黄帝内经》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老年人久坐少动,气机不畅,颈项部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日久成痹。再加上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颈椎僵硬、酸痛、麻木就此发生。因此,治疗颈椎病,中医讲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阳散寒。
与其“挂着拉一拉”,不如让气血“顺着走一走”。通过艾灸、拔罐、推拿、针刺等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配合中药内调,如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品,如独活、杜仲、桑寄生、川芎等,标本兼顾,方能“治其本而安其末”。

(▲AI图)
如何科学防治颈椎病?
1.姿势端正,减少负担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都会让颈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建议老人使用手机支架,保持视线与屏幕平行,坐姿挺直,肩部放松。
2.适度锻炼,循序渐进
每天做简单的“颈椎六步操”。老年人可以尝试让颈椎慢慢前屈、后仰、左转、右转、侧倾、环绕,每个动作5~8次,动作缓慢,避免猛然用力。中医讲“动则生阳”,动中有度,方能养筋活络。
3.热敷与艾灸,祛寒通络
每晚睡前可用热毛巾敷颈10分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灸、刮痧、中药贴敷等方法,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冬季尤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口直吹。

(▲AI图)
4.中药内养,辨证调理
对于“肝肾不足”的患者,可选用益气养血、补肝肾的中药;对于“寒湿痹阻”者,则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用药种类和方式需要咨询专业医生,不建议自行购买“壮骨药”。
5.选对枕头,助力睡眠
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重颈椎负担,理想高度约为个人拳头高,枕芯以柔中带硬为宜,能支撑颈部自然曲度即可。
6.心理放松,情志调和
颈项为“阳气出入之门”,情绪紧张、焦虑、抑郁常可引起颈肩肌肉痉挛。老年人可通过太极、八段锦、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使气血流畅、颈椎轻松。

(▲AI图)
专家提醒
老年病科主任袁春云提醒,“网红养生法”看似时髦,其实暗藏隐患。从“拍打排毒”“甩头功”到如今的“悬挂颈部”,几乎每一波“热潮”背后,都有一批被误导、受伤的患者。健康不能靠模仿,真正的养生离不开科学指导。让我们摒弃“奇技偏方”,相信科学,融合中医“调养”和西医“规范治疗”,走出一条安全、有效的健康之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熊浙冶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熊浙冶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