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前排名全国百家特产之乡:1995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抚松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名列一百个特产之乡首位,无愧人参为百草之王的称号。

2.最先立法确定人参节:1987年,抚松县人大常委会以法定形式进行确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抚松县人参节,并于当年开展节庆活动,至今已举办了39届。

3.最早出版发行人参故事选:1962年由抚松县文联组织编写的《抚松人参故事选》,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发行。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本人参故事,从此多次再版,传播海内外,对人参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4.最早提出人参文化理论:1987年,祝绍中、王德富,撰写了第一篇人参文化论文——《初论人参文化》,第一次正式提出和使用了人参文化这一概念。

5.最早开展人参文化理论研究:1988年,抚松县召开了首届人参文化理论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以人参文化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最早成立人参文化研究会:1993年,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是我国首个以人参文化为主题进行理论研究的民间组织。

7.最早出版人参志:陈福增撰写出20万字的《抚松县人参志》,于1989年10月正式出版。它是一部记载地方人参生产情况的史书,从而填补了我国史志方面的一项空白。

8.最早出版中国人参文化专著:中共抚松县委宣传部在积累收集了多年人参文化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的《中国人参文化》专著,于1995年8月出版发行。这是中国人参文化的一部实用工具书。

9.最高级别民间人参故事大王:1994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考察民间文学活动中,张栋材非常荣幸地被评为“民间人参故事大王”。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被命名的最高层次的人参故事家。张栋材搜集整理的《棒槌姑娘》(再版更名为《人参姑娘》)是吉林省首篇人参故事。

10.最早建立人参资料馆:我国第一家人参资料馆——抚松县人参资料馆,于1996年9月1日开馆使用。是我国第一个人参资料信息文献网络中心。

11.最大人参文学创作群体:参乡抚松拥有热爱家乡,痴迷文学的堪为全国最大的人参文学创作群体。

12.最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人参文化: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专题摄制组,制作了《关东参客》专辑,除在中央4套《走遍中国》栏目连续多次播放外,并在全世界128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播放,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美国国际日报中国专版,于2003年11月5日在《看吉林》专版中,首次以二大版幅面登载“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的全面宣传。

13.最高层次文化名人题词:在近年文化交往活动中,一些文化名人纷纷为抚松题词,有溥杰的“关东明珠”、“人参宴”,赵朴初的“长白山仙人洞”,启功的“人参之乡 中国抚松”,沈鹏的“人参之乡 中国抚松”等,极大的提高了参乡的知名度。

14.最长时间连载人参民俗专栏:袁义在《长白山日报》《参乡抚松报》上开辟《人参习俗》专栏进行连载,并配以插图,文图并茂,真实生动,专栏长达五年之久。

15.最多人参谜怪故事:袁义编著的《长白山1000个谜怪系列》中,有近百个关于人参方面的谜怪故事。

16.最全人参服用专集:2006年,王德富收集整理编著出版了《人参怎么吃》专集,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人参服用方面的大百科全书。

17.最早人参动画影视作品:由王德富、宫玉春编剧的52集电视动画片——《人参王国》,于1997年由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联合制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套、4套、8套及许多地方电视台播出,对宣传长白山人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中国最早、最长的人参动画影视用品。

来源丨抚松发布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抚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