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已过,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听到不少人都在念叨:“怎么还没闻到桂花香啊?”往年这个时候,金桂银桂丹桂等秋桂类早该缀满枝头了。风一吹就是满街甜香,可今年37、38℃的高温赖着不走,连桂花树都像“睡过头”,迟迟没动静——不止桂花,很多植物都在高温里“闹别扭”,难道植物们集体“内分泌失调”了?!
今年为何刷新“最晚开花纪录”?
植物也有自己的生物钟,桂花就是典型的“低温依赖型选手”: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足够低,才能慢慢积累开花所需的激素和代谢状况。可今年的天气偏不按常理出牌,寒露虽过,温度不减,再加上城市的“热岛效应”,完全达不到桂花开花的“启动”条件。
上海植物园园艺科专类园主管姚恩扬说:“今年桂花不是不开,而是‘元气大伤’。高温让它白白流失了很多养分,就算之后降温开花,大部分早银桂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想再闻‘满城飘香’的盛况,恐怕很难了。
这些植物也在高温里“闹脾气”
桂花的“迟到”只是冰山一角,今年高温下,不少植物都出现了“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咱们身边就能看到:
1. 草莓
有农民吐槽,今年种的第一批草莓苗,100多株全没活下来 —— 高温直接把苗“烤焦”了。原来草莓喜凉,根系怕高温,土壤温度一高,根系吸不了水,幼苗很快就会枯萎,这就是常说的“烧苗”。
2.生菜、香菜
家里种菜的朋友可能也发现了:播下去的生菜、香菜、菠菜种子,好几天没动静,只有青菜种子勉强发了芽。因为有些种子得“低温唤醒”,现在的高温使得它们就像睡过头的孩子,怎么喊都醒不了,发芽率肯定低。
3. 路边的树木
不少植物还“记错了”季节:乌桕开了第二次花,鹅掌楸、西府海棠甚至桃花,都在不该开花的时候冒出了花苞。就在前不久,滨江最美跑道的樱花也偷偷开了。这么多植物“乱开花”,其实是在给我们“发信号”——天气真的不正常了!
图源:杭州交通918
就像落叶果树(桃、梨、苹果),冬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春天才能正常发芽开花。如果秋天就持续高温,冬天再遇暖冬,休眠不充分,明年可能发芽不齐、花期紊乱,甚至减产绝收。
植物“失调”背后还有这些隐藏危害
植物“内分泌失调”不只是不好看、不好吃,还会引发连锁反应:
•植物“脱水”:超过耐受阈值的高温会破坏叶绿素,叶子发黄、焦枯;还有生理性干旱——就算土壤里有水,根系吸水速度赶不上叶片失水速度,植物会“渴死”。
•病虫害变多:暖冬会让蚜虫、红蜘蛛这些害虫的死亡率降低,导致开春时病虫害基数变大,爆发时间会提前,危害规模会扩大,植物受害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生态链受影响:植物和昆虫是“好搭档”,就像蜜蜂要靠花期采蜜,植物要靠蜜蜂传粉。如果高温让植物花期紊乱,蜜蜂釆粉时间和花期对不上,传粉效率就会降低,植物和蜜蜂会受影响,整个生态链也都会受影响。
植物的“反常”,是最真实的提醒
看着迟迟不开的桂花、乱了季节的植物发育,其实能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对生物世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植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反常”就是最真实的信号。当我们抱怨天太热、没闻到桂花香时,或许也该想想:如何让这些陪伴我们的植物,重新跟上四季的节奏?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