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爱眯着眼睛、歪着脑袋,第一反应往往是“是不是近视了”。毕竟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眯眼、歪头确实是近视的典型表现之一。
但反过来想,只要孩子出现眯眼、歪头的动作,就一定是近视导致的吗?其实答案并非绝对——除了近视,还有不少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也可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帮家长们理清思路,避免误判影响孩子视力健康。
什么是弱视?弱视和近视一样吗?
先说说近视:这类孩子不戴眼镜时,看东西会比较模糊,视力表现较差,但只要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视力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日常看远、看近的需求基本能满足。
再看弱视就不一样了:即使给孩子配上了眼镜,他们的视力依旧达不到同龄孩子应有的正常标准。而且弱视通常是“远近都差”——不管看近处的书本,还是看远处的景物,视力都处于偏低状态(这和近视大多只影响看远、视近视力正常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更关键的是,弱视孩子的眼部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眼睛本身没有生理上的结构问题,更多是视觉功能发育异常导致的。
弱视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弱视孩子的视力普遍偏低,而且大多缺乏立体视觉和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这不仅会让孩子日常看东西、辨别方位变得困难,还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看不清黑板上的内容、无法准确理解课本上的图文,时间久了,学习质量自然会下降,成绩也可能受到影响。
弱视带来的影响还会延续到孩子成年后。由于立体视觉存在缺陷,很多对视觉要求较高的职业会对他们关上大门,比如需要精准判断空间距离的飞行员、司机,对动作协调性要求高的运动员,以及依赖精细视觉的现代化机械操作、精密仪器制造等工作,都可能因为视力问题无法从事。
弱视可造成终生低视力,佩戴眼镜也不能达到正常视力。
出现弱视怎么办?小儿斜弱视防治需记住三个关键
1.警惕孩子这些视物异常行为
家长平时陪孩子的时候,其实可以多留意一些细节,从日常行为里发现孩子视力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孩子看书、写作业时,要观察他们的双眼和书本距离是不是太近;跟人交流、看东西的时候,有没有一只眼睛正常注视,另一只眼睛却往旁边偏斜的情况;还有平时会不会经常歪着脑袋、眯起眼睛看东西,或者频繁眨眼睛。
要是发现孩子有这些异常表现,可别觉得只是孩子故意调皮搞怪,或者单纯是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些小动作很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的信号,一定要放在心上,尽早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院做检查、看诊,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力。
2.在合适的年龄及早干预治疗
孩子斜弱视的治疗效果,其实和年龄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从视觉发育规律来看,6岁之前是孩子眼睛发育的“敏感期”,这时候视觉系统还在快速成长;而到了12岁左右,视觉发育就基本接近成熟,后续再调整的空间会小很多。
正因为这样,6岁前也被称为治疗儿童斜弱视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干预,效果往往更明显;可一旦超过12岁,治疗难度就会大幅增加,即便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想要提升视力也会变得更不容易。
所以说,对斜弱视问题,“早”字永远是核心。只有尽早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抓紧时间治疗,才能有效避免斜弱视问题加重,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双眼正常的视觉功能,也能让整个治疗过程更顺利,少走不少弯路。
在小儿眼科领域里,斜视和弱视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两种问题,属于儿童眼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
更需要家长重视的是,这两种情况还是导致孩子儿童时期视觉发育出现障碍的最主要眼病。
简单来说,小儿斜弱视并不少见,而应对它的关键就在于“尽早治疗”——发现得越早、干预得越及时,对孩子视觉功能的影响才能越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