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蚁巢勿扰动,科学施药防扩散

近日,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接到雨花区跳马镇一位居民的电话,她自称疑似被红火蚁咬伤,请求帮助。当前,正值红火蚁活跃高峰期,此时蚁群规模大、活动频繁,人或动物一旦靠近蚁巢,易遭受群体攻击。那么,在户外活动时,应如何准确识别红火蚁?万一被叮咬了该怎么办?发现疑似红火蚁巢穴怎么办?

对于如何识别红火蚁,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蓝星杰指出,可通过3种方式进行识别。一是观察蚁穴外观特点。红火蚁的蚁巢多呈小土丘状,常见于绿地、农田、堤坝、绿化带等开阔地带。新形成的红火蚁蚁巢外观并不明显,通常经过4~9个月才会发展为明显的小土堆状蚁丘。相比之下,一般蚂蚁的巢穴不会隆起。此外,红火蚁新建蚁丘表面的土壤颗粒也较为细碎均匀。

1760407154619_副本.jpg

二是测试工蚁主动攻击行为。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的工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可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将小树枝轻轻插入蚁巢,若有大量蚂蚁立即涌出并发动攻击,这就是红火蚁。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蚂蚁的典型行为特征。

三是根据被叮咬后的症状识别。被红火蚁叮咬后,叮咬部位常出现瘙痒、烧灼样疼痛,并伴随出现红肿、水泡甚至脓包。少数人群可能对红火蚁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若不慎被咬,应第一时间拍落红火蚁,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进行冰敷处理。”蓝星杰提醒,被蜇伤后切勿搔抓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若被多只红火蚁叮咬,或出现全身瘙痒、头晕发热、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特殊症状,必须尽快就医。

尽管红火蚁危害性大,但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姚艳红表示:“在户外发现疑似红火蚁巢穴时不必恐慌,采取科学方法应对,通过联防联控,红火蚁是可防可控的。”对此,她介绍了科学防控红火蚁的3个步骤。

第一步,标记蚁巢,远离勿扰。在蚁巢旁用树枝或警示牌做好标记,注意不要直接插在蚁巢上,更不可用铁锹等工具破坏蚁巢,以免引发红火蚁迁移、分巢或主动攻击。

第二步,规范施药,科学处理。施药条件方面,应选择晴天进行,最佳气温为20~32℃,且地面保持干燥,并确保施药后2天内为连续晴天。药剂应选用低浓度的茚虫威、氟蚁腙、多杀菌素等专用饵剂,普通药剂难以达到理想防治效果。防护措施上,操作人员须穿长袖衣裤、戴手套、穿胶鞋或雨靴,并在手套和鞋上撒一层滑石粉或痱子粉以防叮咬。防治方式上,对蚁巢密度低且分布分散的区域,可采用饵剂点施法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先在外围均匀撒施饵剂,再撒于蚁巢表面,让工蚁将有毒饵剂带入巢内,实现全巢杀灭;对蚁巢密度大且分布普遍的区域,则可使用播撒器或无人机等设备大面积施洒饵剂。

第三步,复查防效,及时补药。首次施药后1~2周后,应再次查看蚁情,可用装有火腿肠的红火蚁采集器进行诱集。如仍发现红火蚁活动,须进行第2次施药处理。

来源: 科普湖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