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边缘冒根小倒刺,

随手一撕不是常规操作吗?

可看完这两个真实案例,

我直接把“撕倒刺”的手焊死在裤兜里 —— 

这哪是撕倒刺,

简直是在“召唤”急诊啊🚑!

1

小小倒刺

竟能引发大危机


浙江有位女士,撕完倒刺没两天,指就肿得发亮,还往外流脓,疼得连杯子都握不住,最后只能冲去急诊,眼睁睁看着医生把整个指甲拔掉!原本简单的小事,愣是折腾得又遭罪又耽误生活。


图源:花瓣网

更让人心揪的是河南郑州的10个月宝宝👶!家长看见娃手上的倒刺,随手一拔,结果娃不仅手指肿成小肉球,还突发高烧到40℃,小脸烧得通红,哭到嗓子沙哑,最后直接被送进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足足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


图源:花瓣网

谁能想到,一根不起眼的倒刺,竟能把宝宝逼到生死边缘?


2

为什么会长倒刺?



倒刺学名叫“逆剥”,其实就是甲周皮肤在 “脱水求救”💧!甲周皮肤本就薄如纱,还没汗腺、皮脂腺帮忙锁水,天生怕干。再加上频繁洗手、碰洗涤剂🧼,或是啃指甲、摩擦多,皮肤屏障一破,倒刺就冒出来了。

尤其这三类人,更是倒刺的“偏爱目标”⭐:

😨活泼娃:上蹿下跳摸遍各种东西,小手摩擦不停,倒刺专找这类“好动选手”;

😨家务党:洗碗、拖地、洗衣,手泡在水里、接触化学剂的时间比休息还长,皮肤保护层早被冲没了;

😨啃甲族:没事就啃指甲,连带着甲周皮肤一起“伤害”,皮肤破口后,倒刺来得更频繁。

千万别觉得倒刺小就随便撕!它和皮肤可是“紧紧相连”🔒的,一撕就像扯断“连根的小草”🌱,不仅会扯出大伤口流血,还会给细菌留个“大门”🚪。一旦细菌趁机作乱,轻则手指红肿化脓,重则细菌钻进血液引发脓毒血症,真的会危及生命!

3

如何正确处理倒刺?


记住两步,安全不疼还省心✅:

  • 先“泡个温水澡”♨️:倒点温水,把长倒刺的手泡5分钟,让甲周角质层变软,后续处理不疼;

  • 再“温柔剪一刀”✂️:用酒精消过毒的指甲刀,对准倒刺根部“咔嚓”剪断,别磨蹭拉扯,避免二次伤皮肤。


想跟倒刺彻底“说拜拜”👋也简单:

洗完手涂护手霜,保持手部滋润;

别再啃指甲“自伤”;

做家务时套上手套🧤,

让手远离水和化学剂。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根小倒刺,

遭拔甲、进ICU的罪,对吧?

来源: 文字图片来源参考:广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