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鸢飞鱼跃
【释义】:鸢鸟在高空飞翔,鱼儿在水中跳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自由欢畅的自然景象。也常比喻政治清明、事业蓬勃发展的和谐局面。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描绘了天地之间生灵自在的壮阔图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以此阐释“道体随处发见”的哲学思想,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拓展】:“鸢飞鱼跃”常与“海阔天空”“欣欣向荣”等近义词并列,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生机。例如:经济复苏期市场活力迸发,可谓鸢飞鱼跃;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恢复,正是此境写照。反义词如“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则形容环境压抑、缺乏生机的状态。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鸢”特指黑鸢,因其姿态优雅、善于利用气流长时间盘旋,成为天空自由的象征。它与水中活跃的游鱼共同构建了动态平衡的生态意象。
小档案
名称:黑鸢
英文名:Black Kite
学名:Milvus migrans
体长:55~70厘米
翼展:1.4~1.8米
体重:0.6-1.3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鹰形目,鹰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亚欧大陆、非洲、澳大利亚广泛分布,是城市边缘常见的猛禽
魅力靓照:
鸢眼具有超广角视觉识别系统(图片来源:[1])
黑鸢利用尾羽分叉调节飞行姿态(图片来源:Pixabay)
外形特征:
黑鸢通体深褐,有力的翅膀,锐利的眼神,翅下具明显浅色斑块,尾羽呈独特分叉状如船舵。尖利的钩状喙,锋利的爪子半蹼化使其能抓取水面食物。虹膜琥珀色,视野范围300度,可同时锁定地面与空中目标。
生活习性:
黑鸢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利用热气流盘旋高度可达千米,每公里能耗仅振飞模式的1/8;能发出16种功能型鸣叫,包括预警、求偶、食物召唤等特定频率。
奇闻轶事:黑鸢是会“放火”的猛禽?真的假的!真的!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猛禽因其独特的行为而广受关注,它就是黑鸢。这种被称为“放火鹰”或“火鹰”的鸟类,以其能够主动引发火灾的行为而闻名。
黑鸢寻找火源制造火灾(图片来源:[2])
黑鸢是一种极具智慧的猛禽,它们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资源,甚至能够操纵自然力量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在广袤的澳大利亚草原上,火灾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每年约有18%的土地会被野火覆盖。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黑鸢是导致新火点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鸟类会从高处飞下,用爪子抓住冒烟的树枝,然后将其丢到干燥的地面上,从而引发新的火灾。这种行为在火焰威胁减弱时尤为明显,黑鸢会精准地将燃烧的树枝投掷到防火隔离带中,甚至不惜飞到更远的区域来制造新的火源,其行为堪比专业的“纵火犯”。
那么,黑鸢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呢?科学家们认为,这与它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黑鸢是除人类之外能把火种用于生存的鸟类,而纵火目的就是为了吃肉。在澳大利亚广阔的土地上,丛林面积辽阔,生活着众多野生动物。一旦林火蔓延,这些动物为了逃生而四处逃窜。火灾逐渐平息,一些蜥蜴、野兔等动物被烧死在其中,肉香四溢,吸引来了大批黑鸢。它们在高空盘旋,欢快地享用这场“烧烤盛宴”。
黑鸢在火灾上空觅食狂欢(图片来源:[3])
火灾规模越大,火势持续越久,黑鸢便能获取到更为丰富的食物资源。然而火越小,食物就越少,竞争也越发激烈,这时黑鸢就会像人类一样,为了私利而采集火苗,并将未熄灭的树枝叼起,扔进干燥的树林或杂草丛中,故意引发火灾。黑鸢的这种“放火”行为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中,黑鸢被认为对火灾扩散和动物死亡数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黑鸢的“放火”行为不仅是对其生存策略的一种独特适应,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尽管这种行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它也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奇妙之处。
参考文献:
[1]郴州日报.国宝级访客!黑鸢与郴州市民“大眼瞪小眼”[EBOL].(2025-07-09)[2025-10-5].https://weibo.com/2642616293/PAjI73ao4
[2][3]生活有书静心有术.涨知识,鸟类中的纵火犯“黑鸢”[EBOL].(2021-12-14)[2025-10-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051173661379534
来源: 喜涮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