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不少同学开始频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喉咙痒……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变成了“秋天的鼻涕虫”?
其实,秋季的这些“小感冒”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位“老朋友”——鼻病毒(Rhinovirus)。
(图源:豆包AI生成)
认识“小感冒”的元凶:鼻病毒[1]
老百姓日常所说的“小感冒”,在医学上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其典型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喉咙痒或轻微疼痛等。在引起这类感染的众多病原体中,鼻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和《柳叶刀·感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权威医学期刊的报道,鼻病毒约占普通感冒病例的30%~50%,是导致秋季及春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身份揭秘:鼻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目前已鉴定出超过160种血清型,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具有高度变异性,这也是为何人们可以反复感染鼻病毒的原因之一。
鼻病毒主要感染鼻咽部和鼻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与细胞表面的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并复制。病毒复制过程中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多,从而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喉咙痒等典型症状。
1. 特性:耐冷怕热(在33℃~35℃的鼻腔温度下复制活跃,56℃以上很快失活),耐乙醚(说明有蛋白衣壳无脂质包膜),在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
2. 传播路径:
① 接触传播是主力:
直接接触:与感染者握手、击掌后,触摸自己的眼、鼻、口。
间接接触:触摸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共享单车、书本、手机等物体表面后,再摸脸。病毒可在手上存活一段时间。
② 飞沫/气溶胶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较大,沉降较快)或气溶胶(较小,悬浮更久),被近距离吸入。在密闭、拥挤的教室、图书馆或公交上风险较高。
为什么秋天容易“中招”?
1. 温差大(尤其≥7℃):重庆秋天早晚凉、中午暖,冷热交替频繁。这会让鼻黏膜血管反复收缩扩张,防御屏障功能减弱,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2. 空气干燥(湿度<40%):秋燥让鼻腔里的黏液变稠变少。这层黏液本是黏附、清除病毒灰尘的“防护网”,变稠后效率下降,病毒反而更容易停留、入侵。
3. 高糖高脂饮食:一杯全糖奶茶下肚,血糖迅速升高。研究表明,这可能导致负责免疫防御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性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想象一下,从解放碑的冷风中钻进暖烘烘的教室/图书馆,再嘬一口甜甜的奶茶,病毒可能正等着这个“机会窗口”。[2]
科学防护与健康护航
(图源:豆包AI生成)
了解了“敌人”,我们就能更精准地防御,让“鼻涕虫”远离山城的学习和生活:
01阻断传播链
图源:Pixabay
① 手部卫生是核心!牢记“五时刻”: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电梯按钮、共享单车)后、擤鼻涕/咳嗽后、吃东西前。肥皂+流动水搓洗20秒,或使用含6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搓至干燥。摸完公共设施,喝奶茶前务必净手!
② 口罩戴好,鼻梁压牢: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室内(教室、图书馆、公交),规范佩戴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关键是捏紧鼻梁金属条使其完全贴合脸型,减少缝隙。脏了、湿了及时换。
③ 科学洗鼻,冲刷病毒:感觉不适或暴露风险高时,使用0.9%无菌生理盐水配合专用洗鼻壶(一侧进水,另一侧自然流出)或鼻腔喷雾,能有效冲刷掉鼻腔内的病毒、过敏原和分泌物。
重要警告:严禁用自来水冲洗!自来水可能含致病性微生物(如阿米巴原虫、其他细菌病毒),操作不当风险极大!
④ 通风换气,稀释病毒:宿舍、教室勤开窗,每天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秋燥时,在宿舍规范使用加湿器(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清洁水箱),维护呼吸道黏膜健康。
02筑牢身体防线
① 应对温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适时增减衣物,出入温差大场所时注意保暖(如扎紧领口)。
② 奶茶选择:解馋时,优先选择半糖或无糖奶茶,减少血糖剧烈波动对免疫力的短暂影响。
③ 夯实免疫基础:均衡营养(别只靠奶茶续命)、保证充足睡眠(熬夜刷剧/肝论文是大忌!)、适度运动(秋训场上动起来或规律锻炼)。这是对抗任何病毒的“硬实力”。
总结
想在秋训场上活力满满,或在图书馆、教室保持专注?记住这套组合拳:勤净手、戴密合口罩、必要时科学洗鼻、多通风、巧穿衣、选低糖奶茶、睡好练好。每天花点时间做好防护,就能在秋日山城清爽在线,让鼻病毒对你的身体无计可施!
参考文献:
1. Jacobs SE, Lamson DM, St. George K, Walsh TJ. Human Rhinoviruses. Clin Microbiol Rev. 2013;26(1):135-162. doi:10.1128/CMR.00077-12
2. Bowers E, Entrup GP, Islam M, et al. High fat diet feeding impairs neutrophil phagocytosis, bacterial killing, and neutrophil-induced hematopoietic regeneration. J Immunol. 2025;214(4):680-693. doi:10.1093/jimmun/vkaf024
供稿单位:陆军军医大学健康教育科普基地
作者:陆军军医大学健康教育科普基地 方湘 黄雪柔
审核专家:陈济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