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 星期一 晴

国庆假期的阳光洒满奶奶家的小院,我刚放下书包就被鸡窝旁的动静吸引——一只黄母鸡正蹲在草堆里一动不动,连我走近都懒得抬眼。奶奶在一旁叹气:“这鸡抱窝快半个月了,占着窝不下蛋,其他鸡也跟着学坏!”我扒拉着鸡窝数了数,果然,往日堆满鸡蛋的木槽空荡荡的。  

回到屋里,我立刻翻开平板电脑查资料。原来母鸡抱窝是“母性本能大爆发”:温暖阴暗的环境会让它们产生孵蛋冲动,窝里攒的鸡蛋越多,“抱窝瘾”就越大。更麻烦的是,抱窝期间它们几乎不吃不喝,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多月不产蛋,甚至会带着其他母鸡“罢工”。难怪奶奶最近总说鸡蛋不够吃,看来我得当一回“母鸡教官”了!  

我在农业论坛上翻到一个“低成本醒抱法”:用袜子蒙住鸡眼睛,再让它站在竹竿上“罚站”——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打破孵蛋执念。说干就干!我翻出妈妈的旧丝袜当“眼罩”,搬来两把木椅架起晾衣杆,一个简易“母鸡训练营”就搭好了。  

抓捕行动堪称“鸡飞狗跳”

黄母鸡警惕性极高,我刚伸手就扑棱着翅膀乱窜,鸡毛飞得像天女散花。最后我瞅准机会,一把攥住它的翅膀,把丝袜往它头上一套——世界瞬间安静了!它像个蒙眼的小老头,乖乖被我抱上竹竿。正当我得意时,鸡窝里又传来“咯咯”声:一只黑母鸡正缩在角落里“跟风抱窝”!得,“同伙”抓来一起改造!  

两只母鸡并排站在竹竿上,爪子紧紧抓住木杆,蒙着眼的脑袋时不时撞在一起,活像两个做错事的小朋友。我蹲在旁边当监工,太阳把竹竿晒得发烫,它们的脚爪烫得直打颤,却倔强地不肯下来。“坚持住!等你们‘毕业’了,鸡蛋管够!”我对着它们打气,转身去找堂弟轩轩玩弹珠。  

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半小时后我跑回院子,差点惊掉下巴:黑母鸡不见了!竹竿上只剩一只空荡荡的袜子,地上散落着几根黑羽毛。我气呼呼地捡起袜子——这家伙居然“越狱”了!我举着竹竿在院子里展开“地毯式搜索”,鸡棚、柴堆、菜畦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在老地方发现了它:正蹲在鸡窝里闭着眼“唱歌”呢!这次我学聪明了,找了根绳子把它的脚轻轻绑在竹竿上,还在旁边放了碗稻谷——饿了总得下来吃饭吧?  

离别时的牵挂 

比阳光还暖。临走前,黄母鸡已经能正常进食了,奶奶说它还主动让出了鸡窝。黑母鸡却依旧“负隅顽抗”,站在竹竿上歪着头生闷气。回程的车上,我一路惦记着它们:“奶奶,记得每天给黑母鸡换‘眼罩’啊!”  

现在我坐在书桌前,手里攥着奶奶的电话号码。醒抱计划成功了吗?黑母鸡有没有开始下蛋?明天一早,我一定要第一个拨通电话——毕竟,我这个“母鸡教官”可不能辜负两只“学员”的努力呀!

作者:喻天宸  

指导老师:汤娴英

学校:宁乡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

来源: 中小学科普科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