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也称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其中,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功能丧失;出血性卒中(含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因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侵入脑内及间隙,使脑细胞失去正常血氧供应而死亡,病情凶险。

近日,长沙裕湘医院成功为一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77岁的许大爷(化名)清晨外出遛弯后,还能与家人正常聊天,却在11:30突然失语、瘫倒在床上,精神萎靡。

家属紧急将其送至长沙裕湘医院急诊,医生问诊查体后高度怀疑急性脑血管病,立即启动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在绿道护士陪同下完成头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随后转入神经医学科病房。

值班医生结合病史、查体及头CT结果,确诊患者为急性脑梗死。因患者发病时间短,处于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且无治疗禁忌症,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迅速为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

最终,患者从就诊到用上溶栓药物的时间(DNT时间)仅32分钟:溶栓前NIHSS评分16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溶栓后24小时即可简单交流、抬举右侧肢体,评分降至2分;溶栓后3天基本恢复正常,言语流利、四肢活动平稳、可独立行走,评分降至0分。

住院10天后,许大爷顺利出院,完全回归家庭与社会生活。此次救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更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医院正门)

那么,什么是静脉溶栓呢?

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核心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堵塞脑血管的血栓,让血管重新通畅,恢复大脑血氧供应,从而挽救尚未坏死的脑细胞。

要知道,脑梗死发生后,每延迟1分钟治疗,就会有190万脑细胞死亡。若治疗不及时,极易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身边老人出现头晕、说话不利索等异常,需立即送医排查诊治。

脑梗死的救治,时间就是大脑

在脑梗死救治中,“时间就是大脑”是黄金法则——快速反应、及时治疗直接决定患者的生死与预后。而溶栓治疗作为关键干预手段,对“时间窗”的把控尤为严格,必须精准迅速。

卒中早期症状识别

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诊治,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就越好。

“BE FAST”的中文意思是“要快”,体现了脑卒中救治的时效性;前五个字母分别对应脑卒中一种警示症状,同时也是快速识别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B”——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的突然丧失。患者常常觉得走路不稳,向身体一侧偏斜;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变得比平时笨拙。

“E”——Eyes即眼睛,指突发的视物困难。与脑卒中有关的视物困难常常表现为复视,通俗地说是看东西一个变两个,多伴随眼球向某个方向运动受限;也会表现为偏盲,即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还会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眼皮突然睁不起来也应受到重视。

“F”——Face即面部,指突发的面部不对称。正对患者,看看患者两侧的鼻唇沟是否对称,有没有一侧变浅;再让患者咧嘴笑或者呲牙,观察是不是有一侧口角歪斜。

“A”——Arms即手臂,指手臂的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将两只手臂平举,看是不是能举到相同的高度;如果可以,就进一步观察两侧手臂平举是不是可以坚持10秒钟。如果有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或是提前掉下来了,那就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手臂以外,家属可以观察一下患者行走的时候有没有拖步,或者不能独立行走。

“S”——Speech即语言,指突发的言语或者构音障碍。患者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话突然变得含混、“大舌头”,或者完全说不出话,也可以是不能理解、交流没有反应、答非所问等。

“T”——Time即时间,强调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提示很可能发生脑卒中,务必立即就医,千万不能等待症状自行缓解或消失。这里的时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要求家属或者目击者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这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判断时间窗,制定治疗方案。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外科专家)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医学科医生提醒:一旦察觉卒中症状,要立即拨打120快速就近送往医院。家属要全力配合医护人员提供患者完整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近期用药、发病前状态等信息,这对医生迅速判断病情、制定精准溶栓方案至关重要。

来源: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