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医院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翻倍”的新闻登上热搜。隐翅虫被称为“飞行的硫酸”,很多人因徒手拍打、误触虫体而引发皮肤水疱、破溃等症状。



让人“毁容”的隐翅虫是什么虫?


隐翅虫是一类小甲虫,在昆虫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

隐翅虫不是传播疾病的病媒生物,也不以叮咬伤人闻名,它的“必杀技”是它体内的毒液——隐翅虫素。这种毒液的PH值在1-2之间,酸性极强,堪比硫酸,一旦接触到你的皮肤,可能在24小时内让你收到从红肿到水泡、再到溃烂、发炎的完整“体验包”……严重时,皮肤还可能留下色素沉着,疤痕久久不散。


隐翅虫偏爱潮湿的环境,比如河边、草地、公园的腐叶堆、草丛、树皮下。尤其是每年6月到9月的雨后,它们更是活跃。并且,在夜晚时,隐翅虫还特别钟爱光源,经常扑向灯光飞行。


如何预防隐翅虫


1.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消灭隐翅虫的孳生地。保持室内环境干燥,隐翅虫喜欢潮湿的地方,尤其是雨后,因此对卧室和浴室这些“湿地”要重点防范。

2. 户外尽量避免去潮湿隐蔽的地方,如果要去公园散步,还是穿上长袖长裤,减少与它的“亲密接触”。在室内则要关好窗户,防止“灯光聚集”。隐翅虫特别喜欢灯光,夜间注意关窗。

3. 如果不小心遇见隐翅虫的“袭击”,直接轻轻吹走或者用纸巾移开,避免毒素接触到皮肤。


如果不小心拍死隐翅虫,正确应对步骤如下


■ 第一步

第一时间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将残留的毒液洗去,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如果在眼睛旁边就不要用肥皂水了,用清水冲洗即可。

■ 第二步

清洗后不要涂抹酒精、牙膏和各种“偏方”,同时克制自己抓挠患处,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 第三步

如果后续依然感觉不适要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外涂药物,内服抗组胺药物或者抗生素治疗。

来源: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健康成都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