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湘超”足球联赛火热上演,带动了人们投身足球运动的热情,因为踢球“崴脚”受伤的人也有所增加。

近2个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就收治了10余名受伤的足球爱好者,其中不乏因未及时就医导致旧伤反复发作的。

2025年9月,长沙某高校大三男生小张(化名)在绿茵场上带球转身时不慎滑倒,右脚踝处传来一阵剧痛,赶紧买来外用喷雾喷涂受伤处。

而这已经不是小张第一次扭伤脚踝了,每次受伤后都是自己采用冷敷、喷涂药物等方法处理。一般休息几天后,疼痛和肿胀会有所好转,但只要运动就容易崴脚,就连日常走路、雨天路滑,甚至站立时稍一动脚都可能“中招”。


(▲湖南省人民医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王靖主任医师团队为小张施行手术。)

眼见自己陷入“扭伤——休息——再扭伤”的恶性循环,小张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王靖主任医师处就诊。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踝关节距腓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王靖主任、贾真主任医师带领医疗团队制定了手术方案,并为小张成功施行踝关节镜下距腓韧带修复手术。术后第二天,小张就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开始下地活动,疼痛也明显缓解。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不久就有望重返绿茵场。


(▲湖南省人民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王靖主任等查看小张术后恢复情况。)

为什么一次看似寻常的崴脚会反复发作?王靖主任解释:反复崴脚在医学上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是初次损伤处理不当引发的后遗症。主要原因包括机械性不稳(如韧带松弛)和功能性不稳(如神经控制能力下降),两者往往相互影响。

“崴脚,绝不是小事!”王靖主任强调:一次处理不当的踝关节扭伤,可能演变为习惯性崴脚,导致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引发膝关节、髋关节和腰部的连锁反应。他建议:崴脚后,应按以下要点处理:

一、急性期(伤后48小时内)

遵循POLICE原则:

P(保护):立即停止活动,必要时使用拐杖,避免二次损伤。

OL(适当负荷):在无痛范围内尽早进行轻微活动(如活动脚趾),避免关节僵硬。

I(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帮助消肿止痛。

C(加压):用弹性绷带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减轻肿胀。

E(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液体回流。

避免HARM行为:

H(热敷):加重肿胀。

A(饮酒):加速血液循环,加重炎症。

R(跑动):导致伤情恶化。

M(按摩):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二、康复期:功能重建是关键

肿胀和疼痛减轻后,治疗远未结束,必须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脚踝的功能性稳定:

1.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用脚踝写字母、勾脚尖/绷脚尖。

2.肌肉力量训练:着重锻炼脚踝外侧的腓骨长短肌,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脚踝外翻抗阻训练。

3.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这是预防再次崴脚最重要的一环。从双脚站立过渡到单脚站立,再到站在软垫或平衡垫上,重新“唤醒”大脑对脚踝位置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4.逐步恢复运动:从走路开始,慢慢过渡到慢跑、曲线跑、跳跃等,确保脚踝能承受运动强度。

贾真主任医师提醒,踝关节受伤后,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受伤时听到“啪”的撕裂声;

2.无法站立或承重;

3.疼痛肿胀严重、关节畸形;

4.出现大面积瘀斑;

5.休息后无好转或反复发作。

贾真主任医师最后强调,崴脚后应在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前往医院关节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由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判断是否存在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以免延误治疗。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梁辉 李菊可 图/杨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人民医院 梁辉 李菊可 图/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