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进萍,1959年3月出生,湖南省宁远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

欧进萍5岁上小学,因学习成绩好,连跳两级。中学时,数学、物理、外语竞赛常得第一。他16岁被推荐到湘潭大学学习,走出童年的油灯世界,到城里上大学,这是他踏上求学之路和教学科研之路的起点。他先是在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又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提升为教授并留校任教。1989 年,在美国旧金山的第五届国际结构安全度与可靠性会议上,他宣读了论文《抗震结构的模糊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受到来自40 多个国家300多位专家的瞩目。面对美国非常优厚的薪金和先进的实验环境,他毅然选择回国报效祖国。

欧进萍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王光远曾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王光远曾说,欧进萍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而且勤奋程度超越常人——他习惯于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却能保持旺盛精力。学生时代的欧进萍,宿舍里除了书还是书,他常用一条床单把自己的那些书围起来,然后坐在书堆中埋头苦读。

然而,欧进萍是个在乎生活的人,他的多才多艺相当有名。他会拉小提琴,会弹钢琴,不仅给人伴奏,还会自弹自唱。他喜欢唱《长江之歌》以及前苏联歌曲。朋友们公认,私人聚会的场合没有欧进萍不热闹,因为他性格开朗,很能活跃气氛。

2004年1月5日揭榜的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中,时年44岁的欧进萍榜上有名,他是58名新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也是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院士。他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2000-2005年)、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863 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十五”期间曾任副组长)、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理事、国际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学会(ISHMII)执行理事、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欧进萍长期从事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研究,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结构振动控制、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以及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主持或执笔国家“十五”、“十一五”有关专项科研规划;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著作4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一、第二)、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七);省部级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两次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研究一等奖(独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教育部“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后”等称号。他以主持者或执笔人的身份参与了国家“十五”有关专项科研规划和“863计划”主题论证。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