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这一项常见检查。很多人看到“肿瘤标志物”报告单某个指标后面一个红色“↑”时,都会十分紧张,会被“我是不是得癌症了?”的恐惧所笼罩。
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真的就等同于确诊癌症吗?不一定,大多数时候都不是。面对一个异常升高的指标时,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三科简小兰副主任医师,带大家科学、全面地认识一下肿瘤标志物。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是人体因应对肿瘤的存在而反应性产生的一类物质。它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细胞中。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酶和激素等。

(▲AI图)
我们希望一个完美的肿瘤标志物能像“哨兵”一样:只有癌症来了它才报警(特异性100%),并且只要癌症来了它就一定报警(敏感性100%)。但遗憾的是,以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能完美达到这个标准。
肿瘤标志物有什么作用?
1.辅助诊断: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线索,但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2.疗效监测:对于确诊的癌症患者,标志物水平的升降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3.预后评估:治疗前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预后相关。
4.复发预警:在癌症治愈后的随访中,标志物再次升高可能提示复发。
常见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原因?
除了肿瘤会使指标升高外,许多生理或良性疾病状态,都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下面以最常见的标志物为例:
1.癌胚抗原(CEA)
关联癌症: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腺癌。
非癌性升高原因:长期吸烟者CEA水平普遍高于非吸烟者。肝硬化、肝炎、胰腺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肺气肿等,可引起CEA升高。此外,妊娠期也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
2.甲胎蛋白(AFP)
关联癌症:原发性肝细胞癌、卵巢或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
非癌性升高原因: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可引起AFP升高。正常妊娠期,AFP会显著升高,尤其在孕中期。
3.糖类抗原19-9(CA19-9)
关联癌症: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胃癌。
非癌性升高原因: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肝硬化等可引起CA19-9升高。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关联癌症:前列腺癌。
非癌性升高原因: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会引起PSA升高。此外,近期进行过前列腺按摩、膀胱镜检查、导尿或骑自行车等,都可造成PSA一过性升高。
因此,炎症、感染、良性增生、器官功能受损等,都是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常见原因。甚至抽血、保存、检测过程中的技术误差,也可能造成结果的波动。

(▲AI图)
面对指标“↑”,该如何正确应对?
体检报告上出现红箭头时,请遵循以下“三步法”:
第一步:保持冷静,切勿自我诊断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无需过度恐慌和焦虑。切勿上网搜索对号入座,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信息焦虑”。
第二步:带着报告,咨询专业医生
带上完整体检报告,咨询专科医生。医生会:
1.综合分析:结合你的个人史(吸烟、饮酒、疾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有无腹痛、消瘦、异常出血等)进行判断。
2.关注幅度:良性疾病引起的升高多为轻度或中度(正常上限的几倍以内),而恶性肿瘤导致的升高往往是进行性的、持续性的,且数值非常高。
3.动态观察:对于轻度升高且无症状的患者,医生常建议定期复查,动态观察。1-3个月复查,看趋势变化。若指标持续大幅上升,则需警惕;若保持稳定或下降,则良性疾病可能性大。

(▲AI图)
第三步:配合进一步检查
医生会根据所升高的标志物和具体情况,建议进一步检查来“揪出真凶”或“排除嫌疑”。
1.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PET-CT等,可以直观地查看器官有无占位性病变。
2.内镜检查:如胃肠镜、支气管镜等,能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活检。
3.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看到癌细胞,才是确诊癌症的最终依据。
专家提醒
肿瘤三科负责人王华中副主任医师表示,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应对肿瘤标志物升高。重视它,但不必恐惧它;借助它,但不依赖它。交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判断,才是最明智之举。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三科 简小兰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简小兰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