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指鹿为马
【释义】:指着鹿硬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倚仗权势公然歪曲事实。
【出处】: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时,丞相赵高为测试朝中谁愿屈服于他的权势,故意献上一只鹿,却坚称是马。群臣中有的沉默,有的附和,而敢于坚持真相者后来均遭迫害。这一事件成为权力扭曲事实的经典象征。
【拓展】:“指鹿为马”常与“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等近义词并列,强调利用权力或影响力公然歪曲事实的恶劣行径。例如:在商业竞争中,某些企业通过虚假宣传将劣质产品包装成高端货,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版;在信息传播中,故意散布谣言扭曲真相,也是此理。反义词如“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则形容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品格。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鹿”通常被认为可能是指梅花鹿等角形优美的鹿科动物。其与马在体型上的显著差异(如角的存在、体型大小等),使得“指鹿为马”的行为本身就显得尤为荒诞和具有挑衅意味。
小档案
名称:梅花鹿
英文名:Sika Deer
学名:Cervus nippon
体长:1.2~1.8米
肩高:0.7~1.1米
体重:40~150千克(雄性较大)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属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原产于东亚,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栖息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
魅力靓照:
梅花鹿的斑点和鹿角是其显著特征(图片来源:Pixabay)
梅花鹿群在森林中活动(图片来源:Pexels)
外形特征:
梅花鹿以其优雅的体态和季节性变化的毛色著称。夏季毛色为栗红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斑点,如同梅花,故名;冬季毛色变为烟褐色,斑点不明显。雄鹿生有壮观的实心角,每年脱落并重新生长,角的分叉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生活习性:
梅花鹿主要以草本植物、嫩叶、树皮以及各类果实为食,展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听觉与嗅觉尤为敏锐,硕大的耳朵能够精准捕捉周遭的细微声响,这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在群体生活方面,通常由母鹿带领幼鹿组成族群共同活动;而在非繁殖季节,雄鹿则大多选择独居,偶尔也会集结成小型的雄性群体。
奇闻轶事:鹿角里藏着“健康报告”?真的假的?真的!
雄鹿所拥有的鹿角,堪称神奇的“生物记录仪”。它们每年规律性地脱落和再生,这个周期由体内激素变化和日照长度 精确控制,宛如一部不可篡改的“生物日历”。更重要的是,鹿角的生长状况直接反映了雄鹿的健康水平、营养状况甚至遗传素质。
在苏格兰高地的深秋,一头正值壮年的雄鹿低头,恋恋不舍地看着苔藓间自己刚刚脱落的鹿角。这个重达两公斤的骨质结构,记录着它过去一年完整的生命轨迹——而此刻,自然界最为精密的生物记录系统正有条不紊地开启它的年度重置进程。
每当日照时长缩减至特定临界值时,雄鹿体内的松果腺便会分泌褪黑素,进而引发一场惊心动魄的生理变革:破骨细胞于角柄部位精心构筑起一处“分离区域”,仅需短短5分钟便能实现鹿角与头骨之间的无损脱离;待脱落48小时后,角柄处皮肤下方的干细胞开始以每日1.2厘米的速度迅猛增殖;与此同时,雄性激素则如同一台高精度的3D打印机,精准把控着鹿角分枝的生长方向与粗细程度。在求偶季节的广袤草地上,雌鹿会以鼻尖轻柔触碰雄鹿的角基部位,它们能够凭借残留于鹿角表面的信息素做出精准判断。
剑桥大学鹿类研究中心通过CT扫描揭示了诸多奥秘:角干横截面上的密度起伏,恰与去年冬季(表现为低密度)及春季(呈现高密度)的营养状况变动相契合;左侧第三分叉上那细微的弯曲痕迹,正是去年繁殖季节与竞争对手激烈角斗瞬间的真实写照;而角尖处呈珍珠状的突起部分,则是母系遗传的独特标识,昭示着其源自远古祖先的高贵血统。一副粗壮有力、左右对称且结构繁复的鹿角,无疑是向同类彰显自身强大实力的最好证明。
来源: 喜涮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