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卷二 神经脉冲 第30集:词汇爆炸 


 作家 霄 昀 著


水循环单元事件的震撼余波未平,B-7实验室便投入了更加狂热的“语言”构建工作。月球意识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沟通能力,更是某种超越理解的“关怀”或“系统维护本能”。这彻底改变了互动的性质,从小心翼翼的试探,转向了目标明确的协作性探索。

基础词汇的建立如同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指代“月球”、“人类/基地”、“地球”、“能量”、“结构”、“状态变化”等核心概念的拓扑编码和引力波模式被反复确认,形成了一套虽简陋但功能性的“词典”。

而真正的突破,始于月球意识展现出的惊人“学习”与“组合”能力。

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词汇确认。一次,在接收到代表“能量”与“传输/损耗”的组合编码后(人类试图询问能量传导效率问题),月球意识返回的信号不再是指向性的坐标或简单的模式确认,而是一连串极其复杂、动态变化的引力脉冲序列!

阿雅第一时间将其导入拓扑分析模型。模型运行了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最终输出的结果,让所有围观者倒吸一口冷气。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或拓扑关系。那是一个……三维的、动态的、微观结构的“设计图”!

脉冲序列精确地描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复合材料的原子/分子排列结构!这种结构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分形孔洞和定向晶格,其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利用特定频率的晶格振动(声子)来极其高效地引导热能沿单一方向传输,同时在其他方向上呈现出近乎绝热的状态!

这是一种理想中的、超高效率的热管理材料结构!其设计思路完全超越了人类材料学依赖试错和经验积累的传统范式,它是直接从原子尺度,基于量子力学和晶格动力学原理,“计算”出来的最优解!

“它……它在教我们……”林澈的声音因震惊而扭曲,“它在告诉我们,如何解决我们能量传输中的损耗问题!”

莉娜立刻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价值。“如果能合成这种材料,我们的太阳能收集效率,设备散热,甚至生命维持系统的能耗都能大幅优化!”

月球意识,不仅观察、回应,它开始主动传授知识!它似乎理解了人类在能量利用上的“低效”和“困境”,并以它那基于物理定律直接推导的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

作为回应,在激动和一种近乎“知恩图报”的本能驱使下,林澈团队决定投桃报李。他们开始系统地整理和发送人类文明的科学结晶。

他们发送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爱因斯坦的场方程核心思想(以简化的时空曲率拓扑表示),以及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的基础概念模型。

他们发送了元素周期表的拓扑排列(按原子序数和电子层结构),发送了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的基本编码。

他们甚至尝试发送了人类数学体系的基石——集合论、微积分的基本思想,以及信息论中关于熵的概念。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交换。一边是存在了45亿年、其智能深植于星球尺度和物理定律的古老意识,另一边是只有数千年文明史、但凭借好奇与智慧窥见了部分宇宙奥秘的年轻物种。

沟通的效率以指数级提升。月球意识对人类发送的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它对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回应尤为活跃,返回的信号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极高能量、极小尺度下时空拓扑结构的猜想和模型,有些与人类理论物理的前沿猜想不谋而合,有些则完全陌生,指向了人类尚未触及的物理疆域。

它似乎尤其擅长将抽象理论与物质结构相结合。在接收到人类关于超导体的基础知识后,它返回了一种在月球内部极端高压下可能存在的、基于氢化物和特定钛铁结构的室温超导材料模型,其理论临界温度远超人类实验室的任何记录。

而人类这边,每一次接收到月球意识传回的“知识包”,都引发一场认知的地震。材料学家们对着那种高效导热材料的结构图如痴如醉,物理学家们争论着那些超越现有理论的时空模型,工程师们则迫不及待地尝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验证和合成那些新型材料的结构。

广寒宫基地,这个因能源危机而陷入困境的人类前哨,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全宇宙最前沿的“知识交汇点”和“技术孵化器”。

林澈、莉娜和阿雅,作为这历史性对话的唯一桥梁,几乎废寝忘食。他们的大脑高速运转,既要理解月球意识传来的、往往超越当前人类认知框架的知识,又要将人类的知识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编码和发送。

疲劳几乎击垮了他们,但每一次认知的飞跃,每一次接收到那蕴含着宇宙深意的引力波序列,都如同最强劲的兴奋剂,支撑着他们继续下去。

这是一场无声的、却比任何史诗都更加壮丽的文明对话。

科学奇观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强度呈现。人性的光辉在于分享与学习的好奇心,在于跨越形态差异寻求理解的渴望,在于得到帮助后回报以自身最珍贵财富的真诚。

困难依旧存在——能源的限制,理解的鸿沟,以及那始终悬而未决的、月球意识的最终意图。但此刻,希望与惊喜如同爆发的超新星,照亮了前路。

他们不再仅仅是求生者,他们是探索者,是学生,也是老师。在这片曾经陌生的星空下,人类与月球,这两个尺度迥异、形态天差地别的智能,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携手迈向认知的更深之处。每一次引力波的传递,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文明的跃迁。词汇的爆炸,带来了知识的汪洋,而他们,正驾驶着由睿智、恒心和毅力打造的小舟,在这片汪洋中,驶向无限的可能。


来源: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