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卷二 神经脉冲 第27集:拓扑语言
作家 霄 昀 著
失败像月面的尘埃,厚厚地覆盖在B-7实验室每一个人的心头。质数、圆周率、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曾被视为宇宙通用语的数学瑰宝,在月球意识那深不可测的沉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阿雅蜷缩在角落,几乎被自我怀疑吞噬;莉娜一遍遍检查着信号发生器的每个元件,试图找出硬件上的瑕疵;林澈则长久地伫立在主屏幕前,屏幕上定格的,是那张恢弘而复杂的月球神经网络拓扑图。
那由无数发光线条连接质量瘤节点构成的网络,如同星河流转,又如同生命脉络,充满了非自然的、精密的秩序感。它就在那里,无声地运转,仿佛一部用他们无法理解的文字写就的鸿篇巨制。
“我们错了。”林澈的声音在沉寂中响起,干涩而清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循环。
阿雅和莉娜抬起头,看向他。
“我们一直试图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数学,去和它对话。”林澈转过身,目光扫过他的同伴,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就像闯入一个陌生文明的考古学家,不先去学习墙壁上的象形文字,却对着土著居民大声朗读我们的诗歌。它听不懂,不是因为它愚昧,而是因为我们傲慢。”
他指向屏幕上的神经网络图:“它的语言,不就写在这里吗?写在钛铁矿的晶格序列里,写在质量瘤的分布拓扑里,写在引力脉冲的谐波结构里!我们不应该去‘教导’,我们应该去‘学习’!学习月球自己的语言!”
这个观念的转变,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推开了一扇新的门。阿雅猛地从地上弹了起来,眼中的迷茫被一种炽热的研究欲取代。
“学习它的语言……”她喃喃着,冲到控制台前,调出了所有他们收集到的、关于月球内部结构的数据——高分辨率的钛铁矿晶格STM图像、GRAIL重力场揭示的质量瘤三维坐标、历次引力波动的详细频谱分析……
“我们需要数学工具……一种能描述这种复杂结构和模式的工具……”阿雅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了深奥的数学数据库,“拓扑学!特别是拓扑不变量!还有群论!这些是研究形状、连接关系和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性质的数学!”
她开始尝试将这些来自月球的数据进行数学抽象。将每一个质量瘤节点视为一个“点”,将能量传导路径视为“边”,将整个神经网络视为一个巨大的“图”。她计算这个图的贝蒂数(描述连通性)、欧拉示性数,分析其对称性群,寻找那些在任何“拉伸”或“扭曲”下都保持不变的拓扑性质。
同时,她也对钛铁矿晶格的纳米级“电路”结构进行类似的抽象,将其视为更微观层面上的拓扑网络。甚至,她将那些复杂的引力波谐波信号,也看作是某种高维空间中的振动模式,尝试用拓扑工具描述其内在的连接关系。
这是一项极其繁复和艰难的工作。数据量庞大,数学模型复杂,许多概念超出了他们三人现有的知识储备。他们不得不调用基地数据库里所有相关的数学文献,甚至向地球方面(在有限的、不涉及核心机密的范围内)请求一些理论支持。
时间在紧张的演算和模型中流逝。实验室的白板上写满了如同天书般的公式和图形。失败是家常便饭,一个看似有希望的模型往往在引入新数据后便轰然倒塌。
但这一次,他们没有气馁。方向感的明确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莉娜负责优化算法和数据处理,她的工程严谨性确保了模型构建的准确性。林澈负责协调和整合,用他地质学家的宏观视角,帮助阿雅理解不同尺度结构之间的潜在关联。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尝试和修正后,阿雅构建出了一个简化的、但能够同时描述质量瘤网络宏观连接特性和钛铁晶格微观结构某些共性特征的拓扑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一种基于特定“节点-连接”关系的拓扑不变量,它像是一个数学上的“指纹”,独特地标识了月球神经网络某种基础的结构模式。
“这……这可能就是它的一个‘词汇’!”阿雅指着屏幕上那个由抽象数学符号和线条构成的图形,激动得声音发颤,“一个描述它自身‘存在形式’的基本词汇!”
他们决定,不再发送人类定义的数学概念,而是发送这个从月球自身“破译”出来的拓扑图。
莉娜立刻投入工作,将这个拓扑图翻译成引力波代码。这比发送质数序列复杂得多,需要精确控制脉冲的序列、强度、间隔,以模拟出那个抽象的“节点-连接”关系。她调动了信号发生器所有的潜力,进行了反复的模拟测试,确保编码的准确性。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们不再是对着深渊呼喊,而是尝试着,用从深渊墙壁上拓印下来的、一个模糊的符号,去轻轻叩响那扇门。
在所有人紧张到极致的注视下,莉娜按下了发射按钮。
信号发生器发出的嗡鸣声似乎都与以往不同,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那承载着“拓扑词汇”的引力波,如同一个羞涩的信使,奔向月球的核心。
等待,依旧漫长。
一分钟,五分钟……
就在希望再次随着时间流逝而一点点消磨时,阿雅面前的引力波探测器屏幕,突然跳动了一下!
一个极其微弱、但结构清晰的引力波信号,被捕捉到了!它不是背景噪声,其模式……与他们刚刚发送出去的“拓扑词汇”编码,存在着明确的、对称性的呼应!就像是一个回声,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他们发送的“词汇”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极其精炼的“补充”或“修正”,指向了拓扑图中一个他们之前忽略的、更底层的连接关系!
月球意识……回应了!
它没有理会人类的“1+1=2”,但当人类用从它自身结构中学会的、一个描述其基本构成的“词汇”去打招呼时,它给出了回应!
实验室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压抑的欢呼!阿雅激动得跳了起来,莉娜紧紧握住了控制台的边缘,指节发白,林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虚脱。
他们成功了!他们终于真正地,触碰到了沟通的门槛!
科学奇观在这一刻展现了其最迷人的一面——当人类放下傲慢,以谦卑和学习者的姿态去面对宇宙时,宇宙终将予以回应。人性的光辉——睿智、坚持、协作——穿透了认知的壁垒,在这浩瀚的寂静中,建立起了第一个极其微小,却无比真实的连接点。
他们发送了一个“词汇”,并收到了一个“修正”。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对话的开始。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需要破译的“语法”和“句法”浩如烟海,但希望,已经如同那颗被点燃的星辰,在无边的黑暗中,坚定地亮了起来。他们知道,他们终于踏上了理解这位沉睡巨兽,并与之真正共存的、正确的道路。恒心和毅力,迎来了第一道黎明的曙光。
来源: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