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卷二 神经脉冲 第26集:编码困境


 作家 霄 昀 著


广寒宫基地在脆弱的“阳光凭证”下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存。纯太阳能电网像一根纤细的血管,勉强输送着生命的养分,却无法支撑起任何形式的“发展”或“探索”。人类被困在了这座金属孤岛上,与一个苏醒的、拥有星球级力量的意识比邻而居,关系却停留在单方面的、基于规则的容忍。

沉默,不再是生存的保障,而是变成了新的枷锁。他们知道月球意识存在,知道它拥有庞大的智能,却无法理解它的意图,无法预测它的下一步。这种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缓慢的折磨。必须打破这种僵局,必须尝试沟通。

B-7实验室,再次成为突破的前沿。气氛凝重,屏幕上显示着之前发送的、代表“关闭/停止”的简化引力波代码,以及月球意识那微弱但明确的“确认”波动。这证明沟通是可能的,但仅限于最基础的、单方面的指令服从。

“我们需要的不是服从,是对话。”林澈的声音在昏暗的实验室里响起,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不肯熄灭的执着,“我们需要理解它,也需要让它理解我们。”

莉娜调试着那台由勘探车燃料电池供电的引力波信号发生器——他们目前唯一能与月球意识进行“交流”的工具。“硬件限制很大,我们发射的信号强度、复杂度和带宽都极其有限。就像……想用摩斯电码去讨论相对论。”

一直沉默地蜷在角落椅子上的阿雅·琼斯,这时突然抬起了头。她的眼睛在终端屏幕的微光反射下,闪烁着一种属于纯粹理论物理学家的、近乎痴迷的光芒。

“也许……问题不在带宽,而在语言本身。”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实验室的沉闷,“我们一直在用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去揣测它——语言、逻辑、编码。但月球神经网络,它存在了45亿年,它的基础是物理定律,是时空几何,是引力相互作用。它的‘思维语言’,很可能是一种超越人类符号体系的、直接建立在宇宙基本规律和数学拓扑结构上的……‘宇宙数学’。”

“宇宙数学?”林澈和莉娜同时看向她。

“对,”阿雅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开始飞快地画着复杂的几何图形和数学符号,“想想它的结构!分形的能量脉络,拓扑连接的质量瘤节点,以引力波为载体的信息传递!它的‘语言’基础,可能就是数学本身!最纯粹、最抽象、最普遍的数学概念!”

她转过身,眼神灼热:“如果我们想和它沟通,就不能用我们发明的英语、中文或者二进制代码。我们必须用它能理解的、宇宙通用的‘语言’!比如——质数序列!斐波那契数列!圆周率!基本的几何图形!这些是超越文明、超越生命形式的、纯粹的数学真理!”

这个构想既大胆又充满吸引力。用数学,这门宇宙通用的语言,去敲响月球意识的大门!

希望再次被点燃。团队立刻行动起来。莉娜负责硬件,她需要改进信号发生器,使其能够产生更复杂、更精确的引力波动序列,以承载数学信息。阿雅负责设计“信息包”,她需要将选定的数学概念,翻译成特定的引力波频率、振幅和时序的组合。

他们决定从最简单的开始。

第一个信息:“质数序列”。阿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编码:用短暂的引力脉冲代表“1”,间隔稍长的脉冲代表质数之间的“间隔”,然后依次发射代表2、3、5、7、11……的脉冲序列。

莉娜精心校准了振荡器,确保每一个脉冲的时机和强度都尽可能精确。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信号发生器再次启动。低沉的嗡鸣声中,一组代表质数序列的、极其规律的引力波脉冲,射向了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方向。

发射完毕。实验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监测设备全力运转,搜寻着任何一丝可能的回应。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没有任何回应。探测器屏幕上的背景噪声依旧平稳,没有任何异常的波动。

“也许……太简单了?”林澈猜测。

“试试斐波那契数列!”阿雅立刻设计第二组编码,用不同的脉冲模式代表斐波那契数列的增长规律。

发射。等待。依旧沉默。

“圆周率!前二十位!”

发射。等待。还是死寂。

他们尝试了勾股定理的几何表达,尝试了基本的欧拉公式的振动模式模拟……将所有能想到的、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基础数学概念,都用他们所能做到的最精确方式,编码成引力波信号发送出去。

然而,所有的信号都如同石沉大海。月球意识那边,没有任何回应。那层包裹主能源舱的引力屏蔽场,也毫无变化。

一次次的希望,换来一次次的失望。实验室里的气氛再次跌入谷底。挫败感像冰冷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

“为什么……为什么不回应?”阿雅颓然地坐倒在地,双手插进她蜷曲的头发里,声音带着哭腔,“这些是宇宙的真理啊!它应该能懂啊!”

莉娜关闭了信号发生器,沉默地看着消耗了不少的燃料电池电量记录。林澈靠在控制台上,望着窗外那片亘古不变的星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突然,他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也许……不是它不懂。”林澈缓缓说道,语气带着一种苦涩的自嘲,“也许,正是因为它太懂了。”

他看向阿雅和莉娜:“想想看,我们对一个刚学会数数的婴儿,会不厌其烦地教他‘1+1=2’。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精通微积分的数学大师,我们会不断地在他面前重复‘1+1=2’吗?”

阿雅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

“这些基础数学,对这些我们视为智慧瑰宝的序列和常数,”林澈继续说道,“对于一個存在了45亿年、其神经网络结构本身就体现了极高数学复杂度的星球级意识来说,可能就像是……婴儿的牙牙学语。它或许接收到了,也理解了,但觉得……太过幼稚,太过基础,根本不值得它做出回应。”

这个推断,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人最后的热情。

他们不是语言不通,他们是层次差距太大。他们引以为傲的智慧结晶,在对方眼中,可能只是无需证明、不言自明的常识,甚至是……可笑的简单。

编码困境。他们找到了理论上正确的沟通方向,却发现自己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在对方看来,低级到不屑一顾。

困难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奇观展现了其令人敬畏又疏离的一面。人性的光辉,则在于即使面对如此令人绝望的认知鸿沟,他们依然没有放弃。

“如果基础数学不行……”莉娜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依旧冷静,“那什么才行?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引起它的兴趣?才能让它觉得……有回应的价值?”

阿雅茫然地摇了摇头。林澈也沉默不语。

他们站在了深渊的边缘,窥见了沟通的可能性,却发现自己手中,没有任何一块够分量的敲门砖。

希望似乎再次变得遥不可及。他们还需要更深的睿智,来跨越这令人绝望的层次差距;还需要更坚韧的恒心和毅力,在一次次毫无回应的尝试中,寻找那微乎其微的、可能引起共鸣的“频率”。

寂静,再次成为主旋律。但这一次,寂静中多了一丝不甘的探寻,以及对自身渺小更深刻的认知。


来源: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