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鲁女士(化名)再次坐在我对面时,手里攥着一沓复查报告,眼睛亮得像星星:“阳医生,这是不是代表着:我HPV58转阴了!TCT也正常了!”我忽然想起两年前她第一次来时的模样——眉头紧蹙,手指把病历本捏出了褶皱,声音里带着颤:“医生,我是不是要切宫颈?”
两年,同样的诊室,不同的表情。从初来时候的颤抖,到捧着复查单的雀跃;从“会不会癌变”的恐惧,到“终于转阴”的释然——这不仅是鲁女士一个人的抗争史,更是千万HPV感染者的真实缩影。
我是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医生阳玫,在门诊见过太多像鲁女士这样的患者:有人查出身患高危型HPV后茶饭不思,有人因持续感染陷入“癌症倒计时”的恐慌,也有人因不重视筛查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今天,我想通过鲁女士的故事告诉大家:面对HPV感染,我们究竟该如何科学应对?
“医生,我能不能不手术?”——一位患者的两年心路
2023年6月,38岁的鲁女士第一次走进我的诊室时,手里攥着一张外院的检查单:“阳医生,我HPV58阳性,TCT ASCUS,他们说要手术……”她声音发颤,“一定要手术吗?听说手术会影响生育能力……”
我接过报告,指着上面的检查结果告诉她:“ASCUS是‘意义未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就像宫颈细胞被‘揉皱了’,可能是炎症刺激,也可能是HPV感染的早期表现。结合你HPV58阳性的结果,我们需要先做阴道镜评估,但不一定需要手术。”
她犹豫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听朋友说“HPV感染必须手术”“拖久了会变癌”,但又害怕手术对生育的影响,于是选择“再等等”。
2024年6月,她再次出现在诊室,眼眶泛红:“阳医生,我又查了,HPV还是58阳性,TCT还是ASCUS,阴道镜说有低级别病变……是不是已经离癌症不远了?”我能理解她的崩溃——HPV感染就像一场“持久战”,而她正陷入两个极端误区:要么过度恐慌(认为“感染=癌变”),要么抗拒干预(害怕手术副作用)。
事实上,数据显示:
1.约80%-90%的HPV感染会在1-2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自行清除;
2.从低级别病变(LSIL)发展到癌症,平均需要5-10年以上时间;
3.即使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也只有约1%-10%的概率最终进展为宫颈癌。
考虑到她对手术的强烈抵触,我们制定了“综合管理方案”——提升自身免疫力是关键:
1.局部用药
2.生活方式干预:调整作息(避免熬夜至凌晨)、均衡饮食(增加鱼类、豆类、新鲜蔬果)、每周3次有氧运动(快走、瑜伽);
3.心理疏导:定期复诊时和她聊聊天,教她用冥想缓解焦虑——长期高压会抑制免疫力,反而阻碍病毒清除。
2025年6月,当她举着“HPV阴性、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的报告冲进诊室时,我知道这场“战役”她赢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她终于不再盯着“癌症”两个字,而是笑着说:“以后我一定按时复查,再也不瞎担心了。”
(▲阳玫医生与鲁女士的合影)
关于HPV的10个常见问题,妇科医生一次说清
鲁女士的故事不是个例。门诊中,每天都有患者捧着HPV阳性报告问我:“医生,我会不会得宫颈癌?”“感染了还能同房吗?”“疫苗有用吗?”今天整理了最常被问到的10个问题,我在这里将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
1.HPV是什么?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占90%以上),也可能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如共用毛巾、浴缸)感染。目前发现有200多种型别,其中约40种与生殖道感染相关,14种被列为高危型(如16、18、58型等),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肛门癌等;低危型(如6、11型)则可能引起尖锐湿疣。
2.感染HPV=得了宫颈癌?
不是!数据显示,约80%-90%的HPV感染会在1-2年内被人体免疫系统自行清除,只有约1%-10%会持续感染(超过2年)。而即使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从“低级别病变(LSIL)”发展到“高级别病变(HSIL)”的概率约10%,从高级别病变发展到癌症的概率更低(约1%)。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防可治的癌症,关键在于早筛查、早干预。
3.HPV感染有哪些症状?
多数HPV感染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少数低危型感染可能出现尖锐湿疣(外阴/肛周菜花样赘生物);高危型感染若发展为高级别病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同房后/妇科检查后出血)、白带增多有异味等。定期筛查(TCT+HPV)是发现感染的唯一方式。
4.HP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
皮肤/黏膜接触:接触感染者的衣物、毛巾、浴缸等(概率较低,但免疫力低下时可能感染);
母婴传播:分娩时胎儿通过感染HPV的产道可能被感染(罕见)。
5.如何预防HPV感染?
一级预防:在感染发生前采取的干预措施,目标是防止感染。
接种HPV疫苗(二价/四价/九价均可,越早接种越好,9-45岁女性适用);
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感染风险,但不能100%阻断);
不共用毛巾、浴缸等私人物品。
注:感染HPV后多数情况可同房,但需全程正确使用避孕套降低传播风险,建议伴侣同步筛查或接种疫苗。
二级预防:在感染发生后,通过早期发现和处理,阻止感染发展为癌症。
定期宫颈癌筛查:核心手段。包括HPV检测(查病毒)和TCT/LBC细胞学检查(查细胞病变),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1-2年筛查1次。
规范随访与治疗:对筛查异常者(如HPV阳性、ASCUS或LSIL)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必要活检,并对确诊的高级别癌前病变(CIN2/3)进行简单治疗(如LEEP刀),以阻断癌变进程。
增强免疫力(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6.TCT和HPV检查有什么区别?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通过刷取宫颈细胞,观察是否有异常(如ASCUS、LSIL等),是“细胞层面的筛查”;
HPV检测:直接检测是否感染HPV病毒,尤其是高危型,是“病毒层面的筛查”。
两者联合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漏诊率<1%),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黄金组合”。
7.HPV阳性需要马上治疗吗?
分情况:
若为低危型(6、11型)且合并尖锐湿疣,需激光/冷冻治疗;
若为高危型但TCT正常、阴道镜无异常(仅“慢性宫颈炎”),无需手术,定期复查即可;
若TCT提示ASCUS/LSIL,或阴道镜下活检提示低级别病变(LSIL),可先观察(6-12个月复查),或通过局部用药、增强免疫力尝试清除病毒;
若TCT提示HSIL(高级别病变)或阴道镜下活检提示高级别病变(HSIL),需及时手术(如LEEP刀)。
注意:目前没有针对HPV病毒的特效药,谨慎甄别所谓的“HPV转阴药”“抗病毒针”。规范治疗的核心是“清除病变+提高免疫力”。
8.HPV转阴后还会复发吗?
有可能。即使HPV转阴,若再次接触病毒(如新性伴侣感染、免疫力下降),仍可能再次感染同一型别或新的型别。因此,即使转阴,也需每1-2年定期复查。
9.男性需要查HPV吗?
男性感染HPV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患尖锐湿疣或阴茎癌),但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传染给女性。因此,有尖锐湿疣史、多个性伴侣的男性建议查HPV;健康男性一般无需常规筛查(无有效治疗方法)。
10.接种HPV疫苗后就不用筛查了?
大错特错!现有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如九价疫苗覆盖9种,仍有5种高危型未覆盖),且接种疫苗前可能已感染某种型别。因此,无论是否接种疫苗,21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都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21岁以下的有性生活的高危女性也需定期宫颈癌筛查。
鲁女士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恐惧往往源于未知。”HPV感染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放任不管”或“过度恐慌”。
如果你也拿到了HPV阳性的报告,请记住:
1.先做TCT+阴道镜,明确病变程度;
2.保持良好心态(焦虑会降低免疫力);
3.规律复查(即使转阴也不可掉以轻心);
4.不必抗拒性生活(全程使用安全套即可)。
宫颈癌从“感染”到“癌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早发现、早干预、阻断”。
愿每一位女性都能远离HPV的困扰,拥有健康的宫颈,更拥有从容的人生。
十月健康月,守护宫颈健康,草莓妇科在行动,科学预防,从一次筛查开始。
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妇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