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HBV)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我国数据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HBV感染者多达8600万例。尽管近年来乙肝药物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患者基数庞大,对医务工作者而言仍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宏伟目标。而规范、有效地接种疫苗,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
一、乙肝疫苗如何起效?
乙肝疫苗由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制成,能够模拟病毒入侵,诱导人体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记忆。
当真正的乙肝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就能迅速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避免感染发生。一般来说,乙肝疫苗可使95%以上的接种个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二、哪些人需要接种?
1.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
危重症新生儿,如超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2.应种未种少年
尤其是15岁以下未接受规范免疫的人群。
3.成年高危人群
HBV可通过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性伴侣、血液透析者、HIV感染者、静脉药瘾者、多性伴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4.其他
因疾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的人群。
三、怎么接种?
方法1:经典3针方案
分别于第0、1、6个月各接种1针(共3针);接种后1-2个月应检查血清抗HBs,确认是否已产生抗体,需注意,有少数人群即使完成接种也可能不产生保护性抗体。
方法2:1针方案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60ug/剂的方案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该方案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接种依从性。
四、关于“加强针”
临床上常遇到患者咨询:我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现在检查发现抗体阴性,是否需要打“加强针”?
该问题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维持15年以上甚至终生。因此,普通人群既无需反复检测抗体滴度,也无需接种加强针。
但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滴度。当抗-HBs滴度<10 mIU/ml时,建议接种“加强针”。
参考文献
尤红,王福生,李太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6):401-427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