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模化果业园区,有益菌农业模式下生产资料投入的优化核心是“以菌代药、以菌促肥、循环利用”,通过精准匹配菌剂需求、削减冗余投入、盘活内生资源,实现生产资料效率最大化,具体可从三方面落地:

一、化肥投入:从“大水漫灌”到“菌促精准”,减量30%-40%

1. 按菌效调整化肥品类:优先削减复合肥、氮肥用量,因枯草芽孢杆菌、解磷解钾菌可活化土壤中固化的磷、钾元素(每亩年可转化相当于50-80公斤复合肥的养分),仅在萌芽期、膨果期补充少量速效钾肥(如硫酸钾),用量降至传统模式的60%。
2. 绑定菌剂分期施用:将化肥与菌剂搭配使用(如秋季施基肥时,复合菌剂+有机肥+10%缓释肥混合施用),利用有益菌促进养分吸收,避免化肥流失,例如每亩年化肥投入可从传统的800元降至500-550元。

二、农药投入:从“全面防控”到“菌防为主”,聚焦减量与替代

1. 病害防控:用功能菌剂替代70%化学杀菌剂:花期用哈茨木霉菌防白粉病、灰霉病,幼果期用枯草芽孢杆菌防黑点病,全年化学杀菌剂使用次数从8-10次降至3-4次,每亩农药成本从600元降至200-250元。
2.虫害防控:菌剂+物理防治结合,减少杀虫剂:搭配苏云金杆菌(Bt菌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如食心虫),配合诱虫灯、粘虫板,杀虫剂用量减少50%以上,且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降低农残风险。

三、菌剂与有机肥:从“盲目采购”到“定制+自制”,控制成本且提效

1. 菌剂采购:按周期与需求“精准选品”:避免全年使用高价复合菌剂,土壤改良期(秋季)用低成本的秸秆腐熟菌+基础功能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期(花期、膨果期)用针对性功能菌(如木霉菌、酵母菌),每亩年菌剂投入控制在400-500元(传统盲目采购约600-800元)。
2. 有机肥:自建发酵体系“变废为宝”:利用园区修剪枝条、落果、落叶,加入高温腐熟菌剂(含嗜热放线菌),搭建简易堆肥棚(1000亩园区约需800㎡),自制菌肥替代30%外购有机肥,每亩年节省有机肥成本200-300元,同时减少废弃物处理成本。

四、配套物资:适配菌剂施用,避免“无效投入”

1.灌溉设备:优先改造水肥一体化系统:避免用漫灌(易导致菌剂流失),1000亩园区加装滴灌带+智能施肥机(一次性投入约50万元),精准控制菌剂浓度与用量,减少菌剂浪费(浪费率从20%降至5%以下),长期可节省30%菌剂投入。
2.检测物资:精简且实用:仅采购基础检测设备(如pH计、菌落计数器,约3万元/套),每季度检测1次土壤有益菌数量(需维持在10^6 CFU/g以上),避免频繁检测或采购高价设备,降低不必要开支。


来源: 科普专员-张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