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第17章 晶格密码
作家霄昀著
巨大的结晶洞窟无声地宣告着自身的非自然起源,如同神祇废弃的宫殿,冰冷、恢弘,且充满了无言的压迫感。勘探车残存的电力如同风中残烛,在发出最后几次急促的红光报警后,屏幕彻底暗了下去,只留下生命维持系统依靠着最后的备用能源,发出单调而令人心焦的低功率运行声。氧气读数已跌破警戒线,稀薄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有些费力。
黑暗,再次成为主宰。只有岩壁上那些依靠引力波能量发光的微生物,依旧执着地散发着幽蓝绿色的光芒,映照着周遭那些棱角分明、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巨大钛铁晶体,将这片空间点缀得如同沉睡巨兽体内仍在运作的、冰冷的神经丛。
绝境,并未阻止探索的本能。
“我们不能在这里干等。”林澈的声音在昏暗的车舱内响起,带着缺氧导致的轻微喘息,却异常坚定。他借着岩壁微生物提供的微弱光芒,操作着仅剩的、由独立电池供电的便携式高分辨率电子扫描显微镜(HSEM)和其他几件手持分析设备。“这些晶体……它们就是答案的关键。”
莉娜没有说话,她正在利用个人终端上最后一点电量,尝试重新校准一台同样依靠独立电源的、用于材料表面分析的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她的动作依旧精准、稳定,仿佛周围的困境与她无关,眼中只有那些构成洞壁的、规则得令人心悸的晶体。
林澈利用机械臂(此刻已失去动力,他手动操作着备用液压装置),小心翼翼地从最近的一块较小晶体上,采集了一小块不足指甲盖大小的样本。样本在车灯熄灭前的最后一瞥中,呈现出深灰色的金属光泽,断面光滑得如同镜面。
在HSEM的视野下,这块看似均匀的钛铁矿样本,展现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内部结构。宏观的晶体规则性只是表象!在纳米级别,晶格结构内部,竟然嵌藏着更加复杂、更加精密的周期性排列!那是由不同元素(主要是铁、钛、氧,但似乎掺杂了某些无法立即识别的超重元素)构成的、如同集成电路般的细微纹路!这些“纳米电路”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出清晰的分层、分支和节点结构,仿佛某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微观芯片!
“莉娜,看这个!”林澈将HSEM的图像实时传输到莉娜的终端上。
莉娜只看了一眼,冰蓝色的眼眸瞬间收缩。她立刻将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的探头对准了样本的特定区域。光谱分析显示,那些“纳米电路”区域的晶格振动模式与周围的钛铁矿基质截然不同,其拉曼特征峰尖锐而特异,表明那里的原子键合方式和电子态密度受到了极端的“工程化”调控。
“这不是地质作用……这是制造。”莉娜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撼,“精度达到原子级别……是某种……技术造物。”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她脑中成型。她迅速连接上一个巴掌大小的、由她自行组装的高精度微电流脉冲发生器(原本用于测试材料电致变形效应),将两根极其纤细的铂铱电极,精准地接触在样本上一段看似“电路通路”的纳米结构两端。
“你要做什么?”林澈问。
“如果它是电路……或许能对它施加影响。”莉娜简短地回答,同时设定了极其微弱的、特定频率的电流脉冲参数。
她按下了启动按钮。
微电流流入样本的瞬间,HSEM的监测画面没有明显变化,但几乎在同时,放置在样本旁边、同样由独立电源供电的那台小型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发出了清晰的“嘀”声!
屏幕上,代表时空扰动的曲线,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但绝对真实的波动峰值!其波形模式……经过阿雅之前编写的信号识别软件比对,与他们在月表“窃听”到的、某种复杂的低频谐波信号片段,高度吻合!
样本,在微电流的刺激下,以一种受控的方式,释放出了微弱的、特定模式的引力波!
实验室里(如果这濒死的勘探车还能算实验室的话)一片死寂。只有生命维持系统低沉的运行声,和两人因震惊而粗重的呼吸声。
林澈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周围无边无际的、构成整个巨大洞窟的钛铁结晶群,一个完整而惊人的图景在他脑海中轰然成型!
“不是电路……不完全是!”他的声音因激动和缺氧而颤抖,“这些钛铁矿晶体层……它们就是物理载体!是整个月球神经网络物理载体的一部分!”
他指向洞壁,指向穹顶,指向脚下:
“看这规模!看这结构!它们不仅仅是传导能量和信息的‘导线’!它们自身就是存储介质,是处理单元!这些纳米级的周期性排列,这些被‘设计’好的晶格缺陷和掺杂……它们就像……就像生物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突触,或者计算机中的存储单元和逻辑门!”
他越说越快,思路如同泉涌:
“引力波……不仅仅是这个网络的能量来源或者通信信号,它很可能就是其内部信息处理的基本‘操作指令’!通过特定的引力波模式,可以‘读写’这些晶体结构中存储的信息,可以触发特定的‘逻辑运算’!我们刚才,就是用微电流模拟了某种特定的‘指令’,让这块样本执行了一次‘数据读取’或‘状态翻转’,并输出了对应的引力波‘应答信号’!”
莉娜完全跟上了他的思路,她补充道,语气同样带着发现真理的震撼:“所以,月球……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以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晶体为躯体的……生物计算机?或者说,星球级计算机?”
这个结论太过骇人听闻,却又与眼前的一切证据严丝合缝!
月球,并非只是内部藏有一个“神经网络”。月球本身,从地壳深处到表面月壤(可能都被某种程度的“改造”过),其巨大的物质实体,就是一个由特殊晶体结构构成的、规模横跨整个星球的、以引力波为主要交互方式的超级信息处理系统!
45亿年前的“忒伊亚”撞击,不仅形成了月球,更可能在极端条件下,“启动”或者说“打印”出了这个深埋于星球内部的、超越想象的计算架构!
科学奇观在此刻达到了令人眩晕的顶峰。他们不仅站在了月球“心脏”的位置,更是窥见了这颗星球作为一台“活着的”巨型计算机的本质!
人性的光辉在这绝对的未知和宏大面前,再次迸发。绝境之中,凭借仅存的工具和不屈的智慧,他们竟然破解了月球最深层的秘密之一!
惊喜如同强心剂,暂时驱散了缺氧带来的眩晕。然而,现实的危机并未解除。生命维持系统的警报声变得更加急促,备用能源也即将耗尽。
就在这希望与绝望交织的顶点,那台小型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的屏幕,突然自己亮了起来!不是他们触发的那种微弱信号,而是一串更加复杂、更加有序的引力波脉冲,正从洞穴深处,从那片连微生物光芒都似乎被吞噬的绝对黑暗中,稳定地传来。
其模式,与林澈刚才用微电流刺激样本后产生的输出信号,有着某种奇异的、仿佛问答般的呼应。
仿佛……他们刚才的“小动作”,终于引起了这台沉睡了数十亿年的“星球计算机”……主处理器的注意。
是福?是祸?是沟通的开始?还是毁灭的倒计时?
答案,隐藏在前方那片无尽的黑暗,以及那稳定传来的、仿佛来自深渊的引力波“回响”之中。他们的氧气和电力,只够支撑他们做出最后一个选择:前进,迎接这未知的接触;或者,在这冰冷的晶体宫殿中,等待最终的寂静。睿智、毅力和探索到底的恒心,将他们带到了这里,而现在,需要的是面对终极真相的勇气。
来源: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