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月亮之上》第一部《月球心跳》第7章 第七章 风暴解析
作家霄昀著
风暴洋矿区那惨烈的一幕,如同一声丧钟,在广寒宫基地每一个人的心头沉重敲响。不再是图表上抽象的曲线和推测,而是化作扭曲的钢铁和死寂的废墟,冰冷而残酷地宣告着未知力量的存在。基地的气氛骤然改变,轻松和闲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紧绷的沉默和匆匆的脚步。临时警戒状态启动,非必要月面活动全部暂停,所有人员被要求停留在核心加压舱段,应急小组二十四小时待命。
压力,如同实质般倾泻在B-7实验室。指挥官卡特给予了他们更高的权限,可以调用基地近百分之三十的非核心计算资源,这几乎是科研任务的极限。但与之对应的,是沉甸甸的、不容有失的期望。安全主管罗伊斯虽然依旧板着脸,却也不再公开质疑,只是每次遇见,那审视的目光都仿佛在问:“下一次,会在哪里?”
实验室里,运算集群全力开动,散热风扇发出持续的轰鸣,仿佛在为这关乎存亡的推演呐喊助威。海量的数据从风暴洋事件前后涌入——引力读数、月震波谱、电磁辐射、甚至高能粒子流背景……林澈、莉娜和阿雅如同三个在数据洪流中驾驭孤舟的探险家,试图从纷繁复杂的噪声里,提炼出规律的宝藏。
莉娜负责梳理能量释放的精细结构。她将风暴洋引力异常那9.7秒的数据流切割成毫秒级的片段,进行最精细的时频分析。
“不是爆炸性的瞬间释放,”她盯着屏幕上放大再放大的波形,语气肯定,“看这里,能量的攀升和衰减,虽然快速,但存在一个清晰的、平滑的包络线,其内部……存在次级振荡。”
她将处理后的波形图投射到主屏幕上。那不再是简单的陡升陡降,而是一个更复杂的结构,如同一个被极度压缩的、规律的心跳——快速达到峰值,维持极短时间的平台,然后以一种近乎对称的方式衰减,在整个过程中,叠加着更细微的、频率更高的波动。
“像一种……搏动。”林澈凝视着那图形,找到了最贴切的词。不是破坏,而是某种机制在运行,在“搏动”。
“能量利用率高得惊人,”莉娜补充道,调出能量估算模型,“如此剧烈的引力变化,如果是爆炸或剧烈地质活动,伴随的地震波和热辐射将是毁灭性的。但实际监测到的次级效应,远低于理论值。大部分能量,似乎都精准地作用于扭曲时空本身了。”
就在这时,阿雅那边传来了突破性的发现。她构建的月球引力场动态传播模型,在注入了风暴洋事件的数据后,经过数十小时的迭代运算,终于输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
“能量在传导!”阿雅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她指着屏幕上月球三维模型上几条刚刚被标注出的、微弱的光带,“看!风暴洋质量瘤释放的能量,并未完全消散在空间中。有一部分,以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模式,沿着……沿着月球引力场的‘等高线’或者说‘纤维结构’,在向邻近的其它质量瘤区域渗透!”
模型显示,几条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能量涟漪,以亚光速(但远高于月震波速)沿着复杂的路径,涌向了几个特定的方向,其中一股最为清晰的,正指向——“雨海”区域的一个已知大型质量瘤节点!
“传导存在衰减,但模式清晰!”阿雅快速操作,模型开始进行预测推演,“根据能量衰减率和引力场拓扑结构计算……下一个被激活、发生类似引力异常事件的节点,有高达78%的概率,是‘雨海-7’质量瘤!”
“雨海-7”节点,位于雨海东部边缘,那里有一个小型的自动化氦-3采集前哨站和几台勘探机器人。
时间不等人!模型的预测需要验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林澈毫不犹豫地抓起了直通指挥中心的通讯器:“指挥官!这里是B-7实验室!我们基于引力场传播模型预测,下一个引力异常事件有高概率发生在‘雨海-7’质量瘤区域,请求立刻疏散该区域所有人员和设备!”
通讯器那头是短暂的沉默,随即传来卡特指挥官冷静的确认:“预测依据?”
“能量传导模型,置信度78%。风暴洋事件能量残留显示向雨海方向的定向传播迹象。”林澈言简意赅。
“……批准。立刻执行疏散指令。”卡特的声音没有犹豫。在巨大的未知风险面前,即使是78%的可能性,也值得用最大的谨慎去对待。
指令下达。远在雨海前哨站的自动化系统接收到指令,采集设备立即进入安全关机模式,勘探机器人启动自主返航程序,沿着预设的安全路径撤离潜在危险区域。整个疏散过程在无人状态下高效完成。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是无比煎熬的等待。B-7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错误,他们消耗的资源和引发的恐慌,将使他们来之不易的信任顷刻崩塌。如果正确……那意味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远超想象的、高度复杂的系统。
林澈紧盯着“雨海-7”区域的实时监测数据流。莉娜不断优化着监测算法,确保能捕捉到最微弱的异常前兆。阿雅则一遍遍检查着她的模型参数,寻找任何可能提升预测精度的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警戒状态下的基地,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
就在预警发出后的第四十七小时五十二分钟——
“来了!”阿雅突然喊道,她的便携引力计终端再次发出了蜂鸣!
几乎同时,雨海区域的监测数据出现了异动!引力读数开始飙升,但峰值强度明显低于风暴洋事件,大约在1.5个地球G左右,持续时间也更短,约6秒。随后是短暂的近乎零G状态,然后恢复。
由于提前疏散,那片区域空无一物。剧烈的引力变化只是搅动了月面的尘埃,形成了一圈短暂的、奇异的尘埃涟漪,如同水波般扩散开来,随后又缓缓沉降。没有机械的损毁,没有资源的损失,只有监测仪器忠实地记录下了这次“幽灵引力”的如期而至。
预警……成功了!
“强度峰值1.48G,持续时间6.2秒,异常边界半径约300米……与模型预测偏差小于5%。”莉娜快速报出数据,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难以抑制地浮现出一丝如释重负的波动。
阿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几乎虚脱般靠在控制台上,但眼中闪烁着胜利和极度兴奋的光芒。“传导模型……是正确的!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能量关联!”
林澈紧绷了数十小时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一股混合着巨大喜悦和更深层忧虑的情绪涌上心头。喜悦在于他们的方向是对的,他们拥有了初步的预测能力,这是生存的希望。忧虑在于,预测成功,彻底证实了他们之前的猜想——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孤立的异常点,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故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复杂、内部高度关联,并且遵循着某种内在逻辑和能量分配规律的……系统。
月球,这颗人类视作卫星、跳板和资源仓库的星球,其内部深藏着一个拥有恐怖力量、并且正在逐渐苏醒的、超越理解的巨大网络。质量瘤是它的节点,引力是它操纵的武器,而那1.67小时的心跳,或许是它的脉搏,或许是它的计时器,又或许是某种更宏大指令的载体。
成功的预测,如同在无尽的黑暗深渊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风灯。它照亮了前方一小片区域,揭示了脚下道路的崎岖,却也同时让人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深渊本身的辽阔与未知。
他们赢得了喘息之机,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时间。但他们也知道,这只是开始。解析这个系统,理解它的逻辑,预测它下一步的行动,乃至找到与它共存或应对的方法……前方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需要倾注他们所有的睿智、恒心和毅力。科学奇观与生存危机,从未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来源: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江苏省射阳县心理咨询师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