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对外发布情况通报,披露了一起意外事件:一名 52 岁女性在某片空地散步时,意外接触到废弃氢氟酸,随即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尽管她被紧急送医接受救治,但最终仍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这一事件很快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氢氟酸即便只沾染小半个手指,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等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快速发酵并引发热议。


那么,氢氟酸究竟是什么物质?它的危险程度又有多高呢?

氢氟酸究竟是何种化学品?

为何它会被称作 “化骨水”?

氢氟酸(HF)属于危险化学品,虽为弱酸,却具备极强的腐蚀性与全身毒性



作为含氟无机酸,氢氟酸通常呈现为无色或微黄色水溶液,且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与盐酸等强酸相比,它虽酸性较弱,化学活性却异常高昂,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挥发性的四氟化硅,所以必须用塑料容器(例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材质)来储存



氢氟酸分子具有体积小、极性强的特点,能快速穿透皮肤、黏膜,甚至深入骨组织。其危险性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方面是腐蚀性极强,对金属、玻璃、陶瓷、混凝土等多种材料都能产生强烈的腐蚀效果;另一方面是穿透能力突出,可迅速渗透皮肤并侵入深层组织,导致机体深部受损。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才会将它称作“化骨水”。



也恰恰是凭借这种强腐蚀性的化学特性,氢氟酸成为了氟化工业的关键原料,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玻璃的蚀刻与清洗、金属表面的处理、化工合成中各类无机氟化物(如氟化铝)与有机氟化物(如氟利昂)的制备,还涉及石油工业的烷基化工艺,以及电子工业里硅片的清洗与蚀刻等环节。


若不慎接触氢氟酸,

需采取什么紧急处置方法?

皮肤一旦接触氢氟酸,要立刻脱去被污染的衣物与鞋袜让受伤部位完全暴露,随后马上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 15 至 30 分钟以上,期间切忌包扎,也不能使用碱液进行中和。冲洗完成后,需尽快反复涂抹 2.5% 葡萄糖酸钙凝胶,同时轻轻按摩;若疼痛持续未缓解,或灼伤面积较大,则需由医务人员在伤口周边注射葡萄糖酸钙。


总而言之,整个紧急处理需围绕 “迅速脱离毒物环境、充分冲洗接触皮肤、及时使用葡萄糖酸钙、尽快就医” 这几个关键步骤展开,以此最大程度减少深部组织坏死与全身中毒的风险。


来源: 人民网科普、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