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吃辣,不少人会下意识联想到 “上火”“伤肠胃”,甚至直接将其归为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吃辣真的就只有坏处,毫无益处吗?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对喜爱辣味的人群而言,“悄悄抵抗衰老” 或许并非空谈。《营养学》杂志 2025 年刊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经常摄入辣味食物的人,在生物学层面可能拥有更缓慢的衰老速度,特别是代谢功能与肾脏功能的衰老进程,表现得更为迟缓。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吃辣频率达到每周 3-5 天的人群,在抗衰效果上最为突出,与几乎不接触辣味的人相比,其生物学年龄平均要年轻 0.69 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每天都保持 “无辣不欢” 的饮食习惯,反而可能使得部分有益功效被削弱。
稳定血压或许也是吃辣带来的额外益处之一。2021 年《营养与代谢》杂志发布的研究表明,辣味食物与血压水平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女性群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整体人群数据来看,与不吃辣的人相比,每周 1-2 天吃辣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约降低 2%;而每周吃辣次数≥3 天的人,该风险则可下降约 12%。值得关注的是,最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版)》已正式将 “辣膳食” 纳入其中,明确提出常吃辣能够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并建议将其融入日常饮食结构。
辣味食物对脑血管健康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2024 年《英国营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辛辣食物的摄入量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呈负相关关系,且二者的关联呈现出 “U 型” 特征 —— 每周吃辣 3-5 天的人群,中风风险处于最低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每周吃辣 1-2 天的人,总体中风风险约下降 13.1%,缺血性中风风险约下降 16.9%;每周吃辣 3-5 天的人,总体中风风险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则分别下降约 17.2% 和 18.7%。但研究同时发现,几乎每天都吃辣(每周 6-7 天)的人群,并未显现出这种脑血管保护效应。
尽管前文提及的多项研究均证实,吃辣对人体健康存在多方面积极作用,但这并不代表 “吃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过度摄入辣味食物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不良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 诱发腹泻症状
当人体摄入辣味食物时,其中含有的辣椒素会对胃肠道蠕动产生直接刺激,不仅会加速肠道蠕动速度,还可能诱导肠道出现收缩迁移现象。这种异常的肠道运动会导致排便次数明显增多,进而引发腹泻问题。
2. 加重肛肠疾病负担
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对肛肠健康而言并无益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吃辣频率的不断增加,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坠胀感以及便血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3. 加剧面部痘痘问题
过度吃辣还可能对皮肤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容易加重面部炎症反应。即使是原本面部痘痘并不明显的人,在大量摄入辣味食物后,也可能出现痘痘发红、症状加剧的情况。
4. 引发口腔溃疡
辣椒素对口腔黏膜具有较强的直接刺激作用,过度吃辣时,口腔黏膜容易受到这种刺激而受损,进而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概率,同时还可能伴随牙龈肿痛等不适症状。
5. 导致胃部疼痛不适
若一次性摄入过多辣味食物,胃黏膜会受到强烈刺激,进而出现高度充血的情况。这种胃黏膜损伤会直接引发胃部疼痛、腹部胀痛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
来源: 健康时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