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因剧烈痛感被冠以 “最疼皮肤病” 的称号,患病后,腰部会传来火烧般的灼痛,坐下时像有东西在撕扯皮肉。


数据显示,人一生中至少罹患一次带状疱疹的概率约为 1/3;仅在我国,50 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增的带状疱疹病例就达 156 万之多,其高发态势不容忽视。



HEALTH SCIENCE
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发作的导火索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而 90% 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潜伏着这种病毒。多数人在儿童时期首次感染该病毒时,会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并不会被免疫系统完全清除,而是会 “潜伏” 在人体的背根神经节中,进入长期休眠状态。

只有当人体免疫力出现明显下降时,这种潜伏的病毒才会被 “激活”。它们会沿着神经纤维扩散,引发神经发炎、坏死,最终导致疼痛症状出现,同时伴随皮肤疱疹。


HEALTH SCIENCE
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病

带状疱疹的发病群体中,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步衰退,使得老年人体内原本潜伏的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再次被激活引发疾病。


虽然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群,但并非他们的 “专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攀升。此外,免疫系统受损或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同样是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像 HIV 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恶性肿瘤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受疾病影响,免疫力下降;还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化疗药物的患者,药物作用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体内潜伏的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


HEALTH SCIENCE

带状疱疹就诊需抓 “3天黄金期”

面对带状疱疹,“及时就诊” 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临床建议,一旦发现疑似带状疱疹的皮疹症状,需在发病 72 小时内(即 “黄金时间”) 前往医院诊断。


确诊带状疱疹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是核心治疗原则。通过早期、足量且按疗程服用抗病毒药物,不仅能快速缓解皮肤疱疹与疼痛症状,还能有效缩短整个病程,更关键的是能显著降低后续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皮肤疱疹消退并不等于疾病痊愈。部分患者可能会因皮损消失而自行停药,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只有完成足量、充分的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规范的疱疹局部护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病情反复或遗留顽固症状。



HEALTH SCIENCE

预防优先:接种疫苗是核心防护手段

尽管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实现痊愈,但该病最棘手的问题在于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长期持续,治疗难度大。因此,对于带状疱疹而言,“预防” 的重要性远大于 “治疗”。


在预防措施方面,专家建议首先从生活方式入手: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受凉,同时减少情绪大幅波动,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为病毒激活创造条件。


而目前最成熟、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种防护手段也被称为 “一级预防”。数据显示,50 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可降低 90% 以上,能从根本上减少患病风险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 新华社、央视新闻、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