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飘出的油烟、饭桌上常出现的咸鱼、随手放在兜里的槟榔…… 这些藏在日常生活缝隙里的东西,可能正悄悄埋下致癌的隐患。
我们总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却没想过那些习以为常的习惯 —— 比如用土榨花生油炒菜、偶尔嚼几颗槟榔解闷、聚餐时点份鱼生尝鲜 —— 背后可能藏着被忽视的健康杀手。它们不像急性毒药那样让人立刻警觉,却会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慢慢侵蚀身体的防线。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潜伏在身边的‘致癌陷阱’,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才能给家人和自己多一份安心。”
家中隐匿的“致癌物”
01 土法榨制的花生油
不少人觉得土榨花生油香味更浓,但要特别提醒:这类花生油是黄曲霉毒素(一种强致癌物)超标的高发领域。因为没有经过精炼处理,很容易让黄曲霉毒素 “趁虚而入”。
除了土榨花生油,发霉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制品也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所以,储存粮食时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一旦食物发霉,必须坚决扔掉。
有人可能会问,要是家里的筷子、砧板不小心接触了含黄曲霉的粮油,需要整套换掉吗?其实,黄曲霉生长需要特定环境和营养,产生毒素也有条件,而筷子、砧板营养有限,很难滋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洗完筷子后,烘干或晒干再放进筷筒;砧板用完后擦干净,竖着放或挂起来。另外,还要定期消毒。
02 槟榔
很多人有嚼槟榔的习惯,然而,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 1 类致癌物(这类物质有明确致癌性)。它会引发口腔癌,而且嚼食槟榔很容易成瘾,一旦开始嚼食,就容易成瘾且难以戒除。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 30 万,其中近一半患者会死亡。我国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约 5.8 万,男性占比超 70%。
专家表示,和其他癌症相比,口腔癌更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很高,在我国能达到 90%;可一旦到了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就降到了 55%—65%。希望大家珍惜生命,远离槟榔。
03 烹饪油烟
做饭时产生的油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有数据显示,肺癌已取代乳腺癌,成为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但女性吸烟率通常不高,为什么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高温油烟是一个重要原因。油烟里的苯并芘、丙烯醛等有害物质,有诱发肺癌的风险。研究发现,在不吸烟的女性中,长期接触炒菜油烟的人,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3.79 倍。
每次做饭建议提前开启抽油烟机,做完饭后别急着关,再开几分钟,把残留油烟排干净;平时做菜尽量少用爆炒、煎炸等容易产生大量油烟的做法,多选择蒸、煮、烤、凉拌。如果抽油烟机效果不好,也可以用微波炉、烤箱等代替明火烹饪。
04 中式咸鱼
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类致癌物清单里,中式咸鱼榜上有名。在我国部分南方地区,逢年过节时,咸鱼常作为一道特色菜出现在餐桌上。不过,在咸鱼脱水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类物质(像亚硝基二甲胺等),这类化合物恰恰具有致癌性。
05 鱼生、醉虾等生食
去南方沿海地区游玩的人,多半吃过鱼生、鱼生粥等淡水鱼虾制成的生食。
需要注意的是,淡水鱼里常见一种寄生虫,名叫华支睾吸虫,也就是常说的肝吸虫,它是我国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之一,且被列为 1 类致癌物。
生吃淡水水产是肝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近 70 种淡水水产都可能携带这种寄生虫,所以大家尽量别生吃淡水鱼虾。自己在家做淡水鱼虾时,还要注意把案板、刀具、容器等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6 吸烟与二手烟
吸烟会引发肺癌等多种癌症,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2016 年《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每天吸一包烟的人,一年里肺部细胞会出现 150 个基因突变。而且,吸烟者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风险就越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烟草烟雾(包括二手烟)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质,还会加快基因损伤、阻碍基因修复,进而诱发癌症。
来源: 央视新闻、科普中国、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