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喊‘累’,有人睡一觉就复活,有人却像被‘焊’在疲惫里。这种甩不脱的累,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警报。
有种 “累”
并非普通疲劳那般简单
要是疲劳感持续了不短的时间,让人身心都觉得疲惫,不管怎么休息,这种累的感觉也总甩不掉,那这种 “累”,就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的宋颖曾在《北京健康教育》上发文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症候群,其主要特征是长期存在极度的疲劳,还常常伴有头痛、肌肉及关节疼痛、睡眠障碍、运动后不适、喉咙痛等多种症状。
一般来说,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因素有这些:
长时间工作却不进行休息;饮食没有规律;饮食结构不健康;心态较为消极;为了减肥而节食,使得身体摄入的热量不足;平时缺乏运动;患有感染性疾病;有经常吸烟的习惯;肠胃功能不佳;因癌症引发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较低;随意服用药物(像镇静药、润肠通便药等)。
普通的累:疲劳感是偶尔出现的,比如加班或者熬夜之后,只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者睡上一觉,就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种情况对生活没什么大的影响。
病态的累:有些人只是做了少量的活动,身体就会产生疲惫感,即便进行正常的休息,这种疲惫也依然得不到缓解。
如果疲劳持续超过两周,而且症状愈发严重,休息也无法让其缓解;或者没有任何缘由就出现了疲惫乏力的情况;又或者伴随着消瘦、发热、头痛、胸闷气促、水肿等其他症状,都要及时去就医。
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疲劳?
缓解疲劳需从日常习惯着手,不同类型的 “累” 虽应对核心有别,但这些通用的抗疲劳小贴士能帮身体找回状态:
规律作息,给身体 “充够电”
尽量固定睡觉和起床时间,哪怕周末也别打乱。熬夜后补觉难完全弥补睡眠节律紊乱带来的疲惫。睡前 1 小时别碰手机、电脑,可试试泡热水脚或听轻柔音乐,帮身体进入休息状态。
饮食 “踩对点”,营养别缺位
别让肚子空太久,也别一顿吃太撑。三餐按时吃,早餐加个鸡蛋、喝杯牛奶补充蛋白质,午餐晚餐搭配蔬菜、杂粮,避免总吃油炸、甜食。若容易累,可随身带把坚果(别过量),偶尔吃点蓝莓、橙子补充维生素,比靠咖啡 “硬撑” 更靠谱。
动得 “巧” 一点,别犯 “懒” 或 “猛”
久坐久站后起身伸伸胳膊、活动脖子,每天花 10 - 15 分钟散散步、做几个简单拉伸,比一直坐着更能缓解身体发沉。要是平时运动少,别突然去跑步、跳操,先从每天走 2000 步开始,慢慢增加运动量,避免运动后反而更累。
给心态 “松松绑”,别攒着压力
觉得烦或累时,别硬扛着。找朋友聊几句、到窗边看看远处,哪怕花 5 分钟发呆都行。要是总盯着没做完的事焦虑,可把任务拆成小步骤,做完一个划掉一个,少想 “全做完”,多关注 “做了一点”,压力轻了,身体也会觉得轻快些。
不过要记着:要是按这些方法试了,疲劳还是没缓解,甚至更重,或者伴有之前提到的消瘦、发热等情况,别犹豫,及时去医院看看 。这时候 “休息” 不如 “查清楚原因” 更重要。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百度百科
来源: 内容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