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赶鸭子上架
【释义】:比喻强迫别人去做能力不及或本来不擅长的事情。
【出处】:源自民间生活观察。鸭子习性喜水,双脚长有蹼,适合划水,却不擅长攀高。硬要将其驱赶到高高的架子上,实属强其所难。这一生动比喻后被广泛用于形容勉强他人行事的情境。
【拓展】:“赶鸭子上架”常与“强人所难”“牛不喝水强按头”等近义词并列,强调行为的勉强与不合时宜。例如:让一位内向的科研人员去做频繁应酬的销售工作,简直是赶鸭子上架;要求小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概念,也是此理。反义词如“量才录用”“因材施教”,则形容根据实际能力和特点合理安排事务。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的主角“鸭子”,是雁形目鸭科水禽的统称。其生理结构(如扁平的喙、带蹼的脚)和天性(喜水、善游)都深深烙印着水生适应的印记,使其在陆地上行动蹒跚,登高更是困难。
小档案
名称:鸭(以常见的绿头鸭为例)
英文名:Duck
学名:Anas platyrhynchos(绿头鸭)
体长:50~65厘米
翼展:81~98厘米
体重:0.7~1.6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全球分布极广,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的淡水、咸水水域均可见其身影。
魅力靓照:
鸭子在水中的姿态优雅自如(图片来源:Pixabay)
鸭蹼是高效的划水工具(图片来源:Pixabay)
外形特征:
鸭子体型流线,羽毛密布防水油脂。喙扁而平,边缘具锯齿,适于滤食水中的食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双脚的蹼膜,将前三趾相连,如同船桨,使其在水中拥有强大的推进力。
生活习性:
鸭子极善游泳和潜水,在水中灵活自如,是典型的水栖鸟类。在陆地上行走时身体左右摇摆,步伐笨拙,重心不稳,极少攀爬。食性广泛,以水草、小鱼、虾、昆虫等为食,扁喙是高效的滤食和啄食工具。
奇闻轶事:鸭子全“上不了架”吗?真的假的?假的
虽然鸭子通常不擅长攀高,但并非绝对。对绝大多数鸭子而言,硬要其“上架”确实违背天性。然而,一些栖息于树林附近的林鸭,例如中华秋沙鸭,其雏鸟在破壳后的一两日内,就不得不依靠尚显稚嫩的爪力与振翅动作,从高处的树洞巢穴中纵身跃下,追随雌性亲鸟下水。这堪称生命伊始便面临的“被迫上架”,是物种演化出的惊人勇气和生存本能。
中华秋沙鸭非常漂亮,周身布满如祥云般的花纹,整个身体看起来像是一幅水墨丹青画。它们种群数量非常稀少,比大熊猫还要濒危,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为了躲避天敌威胁、确保蛋能安全孵化,它们通常将巢筑在十多米高的树洞里。从鸭宝宝破壳开始,出壳后的它便在母鸭身下度过48小时左右。这段时间,鸭宝宝的羽毛变干、逐渐强壮。一切万事俱备,母鸭便准备带领鸭宝宝们跳巢离开,去往一个新的生活环境。
母鸭带领鸭宝宝们跳巢离开树洞(图片来源:[1])
在正式开启跳巢行动之前,母鸭会先在巢口谨慎观察,时而还会飞出巢外进行多次探查,以确认周边环境安全。母鸭最先开始从巢中跳出,它落地或入水后会发出急切的召唤声,催促自己的孩子们跟随而下。当小鸭子听到母鸭的呼唤声,也毫不畏惧地迅速从巢中跳出。由于小鸭子体重较轻,且在跳巢过程中会全力展开翅膀以调整身体平衡、减缓下降速度。另外,中华秋沙鸭选择筑巢之处生态环境优良,植被繁茂,树下柔软的草本植物以及潺潺溪流均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一旦落地或入水,小鸭们会迅速聚集到母鸭身旁,等待其他小鸭的到来。
待所有鸭宝宝均成功跳巢后,母鸭便带领它们沿着溪流蜿蜒前行,开启觅食之旅。
母鸭带领鸭宝宝们觅食生活(图片来源:[1])
母鸭彼此之间没什么情谊可讲,基本上是各管各的娃。然而许多母中华秋沙鸭表现出极强的“母性关怀”,会抢夺其他母鸭的小鸭子抚养。当两只母鸭相遇时,双方往往会爆发一场争斗,获胜方有权收养失败者的小鸭子。因此,有时可以看到一只母鸭身后跟着十几只乃至二十几只小鸭子一同活动的场景。因为小鸭子自幼无需妈妈直接喂养,而是跟随着妈妈学习觅食和生存技能来自给自足,所以母鸭即便是带再多的孩子,也不会对自己造成负担。
一只母鸭带领数只鸭宝宝觅食生活(图片来源:[1])
参考文献:
[1]财联社.中华秋沙鸭:夏季长白山上的“君子与淑女”[EB/OL].(2021-07-20)[2025-10-02].https://www.cls.cn/detail/794107
来源: 喜涮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