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叠加,聚餐、出游“逛吃”频繁,食源性疾病风险升高。以下指南精简核心要点,帮你精准规避肠胃问题,安心享受双节美食!


采购:3个“不买”原则,避开问题食材

1

不买路边无证摊

海鲜、散装月饼优先选持《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商超/菜市场,散装月饼需有防尘罩、工作人员戴手套,避免飞沫、灰尘污染。

2

不买标签不全的预包装食品

购买礼盒月饼、真空卤味等食品时,要重点查看包装上的三大关键信息:首先是保质期,尽量避开临期产品;其次是生产日期,优先选择1个月内生产的更新鲜;最后是储存条件,比如芝士月饼等特殊品类需冷藏保存。若发现包装上缺少任何一项,建议不要购买。

3

不买“可疑”生鲜

死蟹虾不选,活蟹选外壳硬、有活力的;野生菌/野菜不随意采购,优先选常见品种,避免误食有毒食材。

严守WHO食品安全五要点,杜绝隐形污染

食品安全五要点(foodsafetyfivekey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权威防范措施,适用于家庭烹饪,能有效降低食源性风险:

1

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碗筷、砧板等饮食用具需定期清洗消毒;厨房要定期打扫,及时驱除昆虫、老鼠,避免污染物接触食材。

2

生熟分开

生肉、海鲜与蔬菜、熟食必须分开存放,不可混杂;切生、熟食材的刀具、砧板要专用(可贴标签或用不同颜色区分),避免生肉汁液污染熟食,引发细菌交叉感染。

3

烧熟煮透

肉、禽、蛋等食材必须彻底煮熟,避免贪吃生鲜(如生鱼片、溏心蛋);烹饪时确保食材中心温度达到安全标准,虫卵、病菌需完全杀灭;剩菜再度加热时,也要确保热透,不可图快敷衍加热。

4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熟食在常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夏季高温时不超过1小时),食毕需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冰箱冷藏温度需控制在4℃以下,冷冻温度在-18℃以下;从冰箱取出的食材,食用前需彻底加热,牢记“冰箱不是保险箱”,不可直接食用冷藏熟食。

5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烹饪、清洗食材需用达标饮用水,避免用生水;选购蔬菜、水果要新鲜,仔细挑选有无腐烂、变质;食材需在保质期内食用,过期食品即使外观无异常,也可能滋生有害物质,切勿因节省而食用。

外出/外卖:3个“避坑”技巧,吃得放心

1

选餐馆看3点

进店先查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是否齐全且在有效期内;查看餐具是否为密封消毒包装,拆开后有无异味、污渍;优先选择有“透明厨房”的餐馆,可直观看到后厨卫生情况,若卫生不达标则果断换店。

2

点菜避开3类高风险菜

冷荤凉菜(如凉拌木耳、卤猪耳)、生食海鲜(如生鱼片、醉蟹)、冷加工糕点(如提拉米苏、慕斯),这类食材制作或储存过程中易受污染,肠胃敏感者尤其要慎点。

3

点外卖注意2细节

选择配送时间≤30分钟且公示营业执照、健康证的商家;收到外卖后,先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漏液,若凉菜配送时间超过2小时,不可直接食用,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应急:4步处理,减少伤害

1

立即停食

食用某类食物后若出现恶心、腹痛等不适,立即停止摄入该食物,避免症状加重。

2

保留证据

留存剩余食物、食品包装及消费凭证(如发票、外卖订单截图),便于后续维权或就医时提供线索。

3

及时就医

若出现呕吐、腹泻、发热(体温≥38.5℃)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群体,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食用的食材、食用时间及症状,以便精准诊疗。

4

投诉举报

确认是食品质量问题导致不适时,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电话,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避免更多人踩坑。

最后

收藏本文,聚餐前对照自查;转发给家人、朋友,共同守护双节舌尖安全!祝大家国庆、中秋吃得安心,玩得尽兴,阖家团圆!

本文图源网络,仅做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