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是“国际老人节”。为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唤醒各国对老年人权益、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注,联合国将每年10月1日定为 “国际老人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加深。老年健康防护不仅是家庭课题,更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我国老年人健康现状分析
慢性病负担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呈现高发态势,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尤为突出,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加重家庭与社会照护压力;
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骨密度降低、肌肉流失等问题,让老年人更易受疾病侵袭;
照护资源不足:独居、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缺乏日常健康监测,突发疾病时难以及时就医,潜在风险持续累积。
老年人日常疾病预防技巧
1.高血压管理
每天早晚各测 1 次血压并记录,每日盐摄入≤5 克(约 1 啤酒瓶盖),警惕酱油、咸菜中的 “隐形盐”,多吃香蕉、土豆补钾,辅助稳定血压。
2.糖尿病防控
避开糕点、含糖饮料,用糙米、燕麦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每周监测 2-3 次血糖(空腹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10.0mmol/L),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增减剂量。
3.骨质疏松防护
每日补钙 1000-1200mg(多吃牛奶、豆制品),每天晒 15-30 分钟太阳(避正午强光),搭配快走、爬楼梯等负重运动,增强骨密度。
4.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少吃动物油、油炸食品,定期查血压、血脂;出现胸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立即就医,抓住黄金救治期。
5.认知功能障碍干预
多读书、下棋、学绘画保持大脑活跃;家人留意老人 “记不住近期事、迷路” 等异常,早带其做认知评估与训练。
6.肌少症防范
出现消瘦、行走无力、频繁跌倒,及时到老年科筛查;多吃鱼、蛋、瘦肉补优质蛋白,搭配轻重量哑铃等抗阻训练。
7.跌倒预防
家中浴室装扶手、铺防滑垫,走道无杂物、光线足;外出穿防滑鞋,雨天雪天尽量不单独出门。
8.口腔健康维护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 3-6 个月换软毛牙刷;每半年查 1 次口腔,牙齿疼痛、假牙不适及时就医。
老年人的饮食调理指南
低盐:每日盐≤5 克,用柠檬汁、香料替代盐提味,少选香肠、薯片等加工食品;
低脂:选橄榄油、菜籽油,少吃肥肉、人造黄油,每周吃 2-3 次三文鱼等深海鱼;
低糖:不喝含糖饮料、少吃甜点,主食中加入 1/3 杂豆或全谷物,稳定血糖;
高纤维:每天吃 500 克蔬菜、200-350 克水果,促进肠道蠕动防便秘,辅助控胆固醇;
补蛋白:每天 1-2 个鸡蛋、100-150 克鱼或瘦肉,适量吃豆制品,助力身体组织修复。
老年人的运动指导
选对项目:优先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开剧烈对抗性运动,运动时穿宽松衣物与防滑鞋;
控制强度:每周累计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以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为宜),可分次进行,每次 30 分钟左右;
适度运动:运动前热身 5-10 分钟(慢走、活动关节),运动后拉伸放松;出现胸闷、头晕立即停,虚弱老人从床边站立、室内踱步起步。
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态,尽情享受金秋岁月的美好!
来源: 精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