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脏病日,让我们聚焦心脏健康,重新审视这个身体里至关重要的“发动机”。

心脏,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每天平均跳动约10万次,按平均寿命71岁计算,我们的心脏一生将跳动约25亿次,为全身输送血液,维持生命的运转。然而,心脏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了解心脏疾病,守护心脏健康刻不容缓。

认识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信号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三科陆胜主任医师介绍,很多人在心脏病发作之前,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

1. 觉得胸口压着重物,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危险警报,最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感觉胸部肌肉有扯动感,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3.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未有过这种现象,或者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AI图)

4. 恶心、疲劳、怕冷、出冷汗等类似流感的症状,也表明可能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

5. 头晕目眩伴有心悸,快速站立时出现头昏眼花,同样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信号。

6. 有的人在心脏病发作前会出现“睡眠紊乱”,突然格外疲劳或失眠,也应该考虑心脏是否出现了异常。

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脏的危害

现代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心脏健康。

1. 熬夜与赖床:睡眠时间以七八个小时最佳,熬夜后单纯补觉并不能挽回对身体的损害,而且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轮班工作的人员,长期昼夜失调,心血管会受到难以修复的损伤。


(▲AI图)

2. 高油脂与高盐饮食:当代年轻人喜爱的火锅等高油脂、高盐食物,虽然带来了味蕾的满足,但却增加了患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风险。WHO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左右,并适当摄入钾。

3. 久坐不动:长期坐着不运动,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超重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

守护心脏健康的方法

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和卒中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

一、健康饮食

1. 多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主食、豆类、蔬菜和水果,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可以增加全谷物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沙拉,减少油炸食品和甜食的食用。


(▲AI图)

2.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推荐适量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材,同时根据体质调配药膳,如气虚者可适当加入黄芪、党参,血瘀者可用山楂、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规律锻炼

每天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5天,即可改善健康状况。中医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动作舒缓而连贯,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心肺功能,特别适合中老年及体弱人群长期练习。

三、戒烟戒酒

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认为烟草燥热伤津、酒类酿湿生热,长期易耗伤心阴、扰动心火,戒烟酒的同时可配合饮用菊花、决明子等清心明目的代茶饮,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AI图)

四、定期体检

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五、中医调理

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望闻问切辨识体质偏颇,如心气虚、心阳虚、心血瘀阻等,可早期干预。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汤剂、针灸、艾灸或推拿等方法进行调理,如内关、神门等穴位常被用于宁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心脏功能与抗病能力。

专家提醒

关注心脏健康,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在这个世界心脏病日,心血管内三科陆胜主任医师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呵护心脏,就是关爱生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三科 陆胜 袁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