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许多人热衷于尝试各种养生方法,但并非所有看似“健康”的习惯都真正有益。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傅剑锋提醒:一些被广泛推崇的“健康习惯”可能暗藏致癌风险,这些行为看似无害,却在无形中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温床。以下是需要警惕的5种“伪健康”习惯。


(▲AI图)

一、过量摄入保健品:营养过剩可能激活癌细胞

许多人迷信“营养补充剂防癌”,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片、抗氧化剂等保健品。然而,哈佛研究指出,过量的人工合成营养素可能打破体内代谢平衡。

1. 风险点:高剂量β-胡萝卜素可能增加吸烟者的肺癌风险;过量维生素E可能升高前列腺癌发生率。

2. 科学建议:优先通过天然食物摄取营养,如需补充需遵医嘱,避免“自我药疗”。


(▲AI图)

二、极端清淡饮食:免疫力下降的隐形推手

“水煮一切”、“拒绝油脂”的极端低脂饮食模式,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反而削弱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能力。

1. 风险点:长期低脂饮食与胆囊癌风险相关;优质脂肪(如Ω-3)缺乏会促进慢性炎症。

2. 科学建议:适量摄入橄榄油、深海鱼、坚果等健康脂肪,保持膳食平衡。


(▲AI图)

三、过度运动:慢性炎症的催化剂

运动虽能防癌,但超负荷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皮质醇水平飙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反而为癌细胞创造生存环境。

1. 风险点:过度运动与氧化应激损伤DNA相关,即当运动强度、时长或频率超出身体耐受极限时,会引发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这些活性氧会攻击并损伤细胞内的 DNA,从而产生一系列健康关联。例如马拉松运动员赛后免疫功能会短暂“瘫痪”。

2. 科学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即可,避免“报复性健身”。


(▲AI图)

四、长期素食不当:蛋白质缺口削弱抗癌防线

素食者若未科学搭配饮食,易出现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导致修复DNA的酶类合成减少,增加细胞癌变概率。

1. 风险点:植物蛋白吸收率仅为动物蛋白的60%~70%(WHO数据);长期缺乏维生素B12可能诱发胃癌前期病变。

2. 科学建议:素食者需增加豆类、藜麦、发酵食品摄入,必要时补充营养剂。


(▲AI图)

五、过度依赖“排毒疗法”:扰乱代谢稳态

果汁断食、肠道灌洗等“排毒”方法被包装成抗癌妙招,实则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代谢紊乱甚至DNA损伤。

1. 风险点:极端节食使肝脏解毒功能下降;频繁灌肠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2. 科学建议:人体自带肝、肾、皮肤排毒系统,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才是最佳“排毒方案”。


(▲AI图)

六、防癌的正确打开方式

肿瘤专家强调,真正的防癌策略需遵循科学证据:

1. 多样化饮食: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彩虹色蔬果提供天然抗癌成分(如番茄红素、花青素)。

2. 适度运动:维持BMI在18.5-24.9,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5cm。

3. 规律筛查:40岁后定期进行胃肠镜、低剂量螺旋CT等早癌筛查。

4. 管理压力:长期焦虑会使NK细胞(天然抗癌杀手)活性降低50%。

健康是一场平衡的艺术,盲目追求极端化养生可能适得其反。识别“伪健康”陷阱,用科学武装自己,才能筑起真正的抗癌长城。记住:最好的医生是清醒的认知和克制的智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一科 谭文娟 喻玲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