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一名28岁的年轻小伙儿小刘,右腹部突然不停地绞痛、恶心呕吐,被紧急送往医院。
通过彩超检查,医生判断,小刘是急性胆囊炎发作,并伴有胆囊息肉和胆汁淤积。
胆囊炎的高发人群是35~55岁的中年人群,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小刘会患上?
“一问诊才知道,小刘这两年几乎都没吃过早饭!”接诊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入秋后,门诊上的胆囊炎患者明显增加,许多都有不吃早饭的习惯。
为什么不吃早饭会诱发胆囊炎呢?
还有哪些危害?
胆囊,这个位于人体右肋下方的小器官,平时并不起眼,却承担着储存和排放胆汁、帮助消化的重要功能。
医生解释,胆汁由肝脏持续分泌,在不进食时储存在胆囊中。如果早晨长时间空腹,胆汁在胆囊中储存过久、过度浓缩,其中的胆固醇就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便会引发炎症,甚至诱发感染。
医生提醒
除了胆囊炎
不吃早饭还有这些危害
↓↓↓↓
不吃早饭易患脂肪肝
如果不吃早餐,一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就会动员皮下脂肪或形成脂肪代谢物,长期堆积在肝脏里,容易诱发脂肪肝。而且,不吃早餐,中午更容易暴饮暴食,患脂肪肝风险更高。
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经常不吃早餐不仅容易患消化道疾病,还会影响大脑发育,降低大脑功能。
容易患糖尿病
不吃早餐,会导致午餐和晚餐后胰岛素迟迟不肯出动,会造成餐后血糖过高,时间长了容易罹患糖尿病。
胆囊炎发作时有哪些信号?
医生指出,最典型的症状是右肋下方隐痛或胀痛,尤其在进食油腻后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厌油、腹胀等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也就是黄疸,这说明可能已发生胆管阻塞。
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炎若反复发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胆囊穿孔、化脓性胆管炎,甚至诱发胰腺炎。医生特别提到,胆管阻塞性黄疸有时也可能是胰腺或十二指肠肿瘤的征兆,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从生活细节中预防胆囊炎?
医生强调,关键在于“规律”二字:
●坚持每天吃早饭,促进胆汁及时排出,饮食不宜过于油腻,避免暴饮暴食。
●适度运动也有助于维持气机通畅。
对于已有胆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
持续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
或黄疸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别让“睡过头、省顿早饭”的小习惯
酿成健康大问题
来源: 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