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前,已退休的李先生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有昏昏沉沉的感觉,休息后无明显好转,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就诊。

经询问病史,李先生的妈妈50岁那年因动脉瘤破裂导致突发死亡,对于李先生这类有动脉瘤家族史的患者,神经内科医师常规建议就诊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可选择头颅MRA、CTA进行筛查。

李先生头颅CTA检查揭示了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突如其来的结果让患者和家属陷入了担忧之中。


(▲术前)

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主任医师介绍,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形成的突起,如同隐藏在头部的“不定时血管炸弹”,而前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5%。

国内35岁至75岁人群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7%。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动脉瘤在未破裂时,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有数据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可高达50%,致残率高,即使幸存下来,也常常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严重危害健康。

对此,临床管理的重点是未破裂动脉瘤的筛查、破裂风险评估、处理策略等方面。对怀疑有颅内动脉瘤,需确诊或治疗的患者,推荐“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神经内科三病区刘柳青副主任医师强调,对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并不是都要立即手术治疗,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形态等。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根据指南推荐意见,李先生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神经内科三病区为患者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验检查资料,综合专家讨论意见,得出方案主要有三种:

①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微创性得到广泛性认可。目前微创介入手术已成为大部分前交通动脉瘤的最佳方案。优点是:创伤相对小,病人痛苦较小,恢复较快,但费用较高,存在手术风险,但术后并发症,如动脉瘤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是患者术后重点关注事项。

②开颅夹闭术,优点是:手术比较直观,费用较低、夹闭瘤体彻底、适合形态规则的瘤体,但创伤相对比较大,恢复较慢,存在手术风险,并发症较多。

③保守治疗:不干预颅内动脉瘤,但随时可能有破裂出血风险。

患者及家属经过商讨后,一致要求行介入微创治疗,医护完善李先生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在全麻下行前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恢复快,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几天便痊愈出院了。


(▲术后)

脑心健康管理师罗丹提到,近年来,推行脑心同治的理念,多学科协作、个体化决策是提高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关键,长期随访、复查是患者预防复发的基石。未破裂动脉瘤如同隐藏在颅内的血管“不定时炸弹”,要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因素。

李先生有40余年的吸烟史,1包/天,经常饮酒,家族均有高血压病史,对此,脑心健康管理师给予的健康指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以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复发风险。

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如地中海饮食,规律有氧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管理情绪压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促进自身健康行为改变,提高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朱娥 戴进军 肖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