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校地科普工作协同发展,近日,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联合井陉矿区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文法学院薪星宣讲团走进井陉矿区凤山小学,通过沉浸式科普课堂为师生们奏响科技报国的时代强音。
宣讲一开始,宣讲团的嘉淇姐姐就拿出“秘密武器”——满是老照片和动画片段的PPT。“大家看,这是钱爷爷年轻时在法国实验室的样子,他和何泽慧奶奶一起,发现了铀核‘一分为三’的神奇现象!”随着生动的讲解,同学们跟着故事“穿越”:从钱爷爷小时候读的“从牛到爱”家训,到放弃国外好条件、拎着行李箱回国搞研究;从骑着自行车跑遍旧货市场找零件,到苏联专家撤走后拍着胸脯说“我们自己干”,一个个接地气的细节,让“大科学家”变成了身边“超厉害的榜样”,台下时不时响起“哇”的惊叹声。
最热闹的要数互动问答环节!“钱爷爷为什么被叫做‘中国原子弹之父’?”问题刚抛出来,同学们就举着小手“抢话筒”,有的站起来大声回答,有的还着急地补充细节,连坐在后排的小朋友都踮着脚想参与,课堂瞬间变成了“科学知识小擂台”。“以前觉得科学家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钱爷爷的故事,才知道坚持和爱国这么酷!”同学们兴奋地说。
井陉矿区科协井陉矿区科协副主席张会英高度评价:“用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故事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把 ‘两弹一星’元勋的奋斗历程转化为生动的科普课堂,这正是我们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的生动实践。”
凤山小学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钱三强先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赤诚情怀,为孩子们树立了清晰的精神坐标。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薪星宣讲团学生负责人梁子凯则谈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科研故事,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激励他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
河北科技大学薪星宣讲团此次走进凤山小学,不仅搭建了高校与中小学精神传承的桥梁,更让科学报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未来,校地将携手深耕科普与素质教育融合新路径,既让青少年在趣味互动中触摸科学温度,更引导他们将爱国情怀、探索精神融入成长底色,为科技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