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森林能净化空气,但其实它的“超能力”远不止这些!从降温到防洪,从存碳到造雨,森林就像个全能管家,默默守护着地球的气候。下面我们来揭秘它的3大绝招!

一、第一招:遮阳伞+加湿器,应对夏季炎热

我们夏天在树荫下乘凉,会感觉比在马路上凉爽。这是因为,成片的森林冠层,树叶和枝干通过反射和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不同,导致林下的气温有所差异。

森林也是天然的“加湿器”。森林植被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和没有植被的区域相比,植被覆盖区域可以增加相对湿度2.9%—8.3%。蒸腾过程中,水分的散失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

在遮阳伞和加湿器的双重作用下,森林植被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来调节森林内部的温度变化。实际上,小到一片树林,大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都发挥着调节气候的功能。它不仅能调节气温,还能对环境湿度、降水和风速产生影响,并帮助维持气候适宜性和稳定性。

二、第二招:吸碳大法,应对全球变暖

我们说,森林是地球的碳库。纵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凸显。约占全球1/3土地面积的森林,当之无愧成为“气候保卫战”的排头兵。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利器”是对大气碳的捕获和存储能力。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有机物并“锁”在体内,释放出氧气,达到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同时,森林枯枝落叶和根系凋落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将碳转入土壤内存储,能有效减缓气候变暖进程。

二、第三招:抵御气象灾害,应对极端天气

森林的气候调节作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森林的增湿降温作用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为宜居的公园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思路。众多乡村因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资源,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农田护林通过调节农田小气候,减轻干旱、干热风、台风等灾害,改善环境湿度,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小气候,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沿海的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保护海岸,是名副其实的海岸卫士。500米长的红树林带减缓风浪冲击能把海浪高度削减50%-90%,减弱风浪对海岸的侵蚀。有研究数据表明,“三北”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升高的趋势,降水量也有所增加。

所以,森林不仅是气候的“调节者”,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守护者”,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目前,全球森林总面积为40.6亿公顷,保护森林资源、科学植树造林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未来,森林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未来。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本文作者:黄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创作团队:中国林学会·自然引力·科学内容工作室

审核专家:张劲松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合出品:中国林学会

支持单位: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