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科普月期间,2025年9月27日上午,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燕赵晚报小记者。这些8-12岁的孩子们怀着对农业科学的好奇,走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农学家”科普研学之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志愿者等186人现场参与活动。
科普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首先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基地的基本情况。“这里是连接农业科研与公众的重要桥梁,”马春红表示,“我们特别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农业科学的种子。”
在种质资源墙前,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种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志愿者耐心讲解着农作物、中草药、蔬菜等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原来小小的种子里藏着这么多学问!”一位小记者边记录边感叹。
在中草药展区,李梦雪老师介绍了常见药用植物及其功效以实物结合图文形式展出,揭示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赵璞博士通过展板向孩子们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并以《玉米的前世今生》科普讲座,讲述了玉米从野生种到现代品种的演变历程。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争相提问,赵博士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研究所第一党支部书记朱金永同志以《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通过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和9.3大阅兵以及自己的部队经历和转业后的成长进步,使同学们懂得“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当,厚植家国情怀。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玉米采摘劳动实践环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体验采摘玉米、摘毛豆的乐趣。通过知识讲解与实地采摘,让小朋友近距感受到从书本到田野,从“知道”到“触摸”,这场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懂得:每一粒粮食都是阳光、雨水与汗水的合奏。
在当今社会,城市里的孩子大多远离农业生产,对粮食的来源、种子的成长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农业科学,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农业领域的兴趣,燕赵晚报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打造此次沉浸式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化身农学家,走进农科院,厚植爱农情怀家国情怀。
通过此次科普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科学知识,更体会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此次研学活动巧妙融合了科普教育与思政教育,让孩子们在探索农业科学的同时,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家国情怀。科普基地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为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搭建更多平台。
作者:马春红 朱金永 赵璞 蒋育红 曹子怡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