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五谷丰登。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又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1日上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充满好奇的小探索者--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小学的同学们。本次开展以“探索生命奇迹,解锁农耕奥秘”为主题的沉浸式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计126人参与,其中线上直播互动86人参与,线下小学生、家长、科技工作者、志愿者40人参加。


       首先,同学们在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的引导下,被引入了一座生命的宝库--种质资源墙,面对这面存放着成千上万种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种子的“墙壁艺术品”,仿佛置身于一座“生命图书馆”,了解了种子作为生命密码承载者的多样性与重要性,大家发出了阵阵惊叹!随后的科普展板长廊,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领略种子从远古走来、被人类驯化、经科学家改良的奇幻旅程,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直观基础。


   

       意犹未尽之时,同学们走进了“神奇的种子”科普讲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许大金博士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种子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生长奥秘。讲座绝非单向灌输,更是多感官的互动体验。当一颗颗形态奇特的种子在孩子们手中传递时,他们通过触摸、观察、比较,零距离感受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与科学家工作的意义,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而亲切。


       理论学习之后,是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生物与食品所第一党支部书记朱金永同志,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辨别玉米的成熟度及安全采摘的技巧。孩子们欢呼着涌入金秋的试验田,面对一片成熟的玉米和鲜食的玉米,同学们田间地头瞬间充满了发现“最长玉米”的惊喜和协作劳动的欢声笑语。在汗水挥洒中,老师们适时引导:“掰下一根玉米只需一秒,但从播种到收获却要历经数月艰辛。”潜移默化中,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感悟已深植于心。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田边集合,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分享环节,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是甜糯玉米”“我掰的是白糯玉米”“我掰的是花糯玉米”!“掰玉米要用巧劲,科研人员真辛苦”!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是此次活动最好的感悟。最后,孩子们捧着亲手采摘的玉米,带着对农业科技的向往和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满载而归。


        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索-发现-聆听-实践”模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农业科学启蒙课。本次科普活动是依托研究所基地自身科研资源,面向青少年推广农业科学知识、弘扬农耕文化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科学原理融入互动体验,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其热爱劳动、珍惜粮食、敬畏自然的意识,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者:朱金永 许大金 马春红

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来源: 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