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认知症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中认知症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认知症老人将达到2220万,2050年将达到2898万。认知症不仅影响老人的认知、思维和沟通能力,还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其中进食异常便是一个突出问题。

约40%的认知障碍老人正在遭受营养不良的困扰,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认知症老人出现进食异常的情况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进食困难、吞咽障碍、异食癖等。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老人摄入的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进食困难可能使老人无法顺利进食,增加呛噎的风险;吞咽障碍更是严重威胁老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患有吞咽障碍的概率达45%,80岁的老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5%,吞咽障碍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而异食癖则可能让老人误食有害物品,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些进食异常问题严重影响了认知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认知症老人进食异常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进食异常表现

认知症老人的进食异常表现多种多样,了解这些表现,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进食异常表现。

一、食欲不振

认知症老人可能会突然对食物失去兴趣,食量明显减少。原本每餐能吃一碗饭,现在可能只吃几口就不再进食。这种食欲不振可能是由于认知功能下降导致味觉和嗅觉减退,使食物的味道和香气对他们的吸引力降低;也可能是因为老人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影响了食欲。

二、拒绝进食

有些认知症老人会坚决拒绝吃饭,无论家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他们可能会把食物推开,或者紧闭嘴巴。这可能是因为老人不认识食物,或者对进食过程感到恐惧、困惑,所以每次吃饭都极力抗拒。

三、吞咽困难

随着认知症的发展,老人的吞咽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他们在进食时可能会咳嗽、呛噎,食物下咽缓慢。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功能受损,控制吞咽的肌肉协调性变差。据统计,约有30%-40%的认知症老人存在吞咽困难问题,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进食的风险。

四、进食时间混乱

认知症老人可能无法区分正常的用餐时间,出现白天频繁进食,晚上也要求吃东西的情况。他们的生物钟被打乱,生活节奏变得紊乱,可能想要凌晨就吃早餐,或者刚吃完饭不久又说自己饿了。

五、异食癖

部分认知症老人会出现异食癖,吃一些非食物的物品,如纸张、肥皂、泥土等。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混乱,无法正确判断什么是可以吃的东西。曾经有报道,一位认知症老人经常偷偷吃卫生纸,家人发现后十分担忧。


背后原因多方面

认知症老人出现进食异常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和干预。

一、认知功能减退

认知症会导致老人的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这对他们的进食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一方面,记忆障碍使老人忘记自己是否已经吃过饭,或者不记得吃饭的时间和地点。例如,有的老人刚吃完饭不久,就完全不记得自己已经进食过,又再次要求吃饭。另一方面,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让老人难以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和可食用性,也容易在进食过程中分心,导致进食速度变慢或无法正常进食。像一些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可能会把变质的食物当作正常食物准备食用,或者吃饭时被周围的一点小动静吸引,就不再专注于吃饭。

二、身体机能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症病情的发展,老人的身体机能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影响进食。咀嚼和吞咽功能下降是常见的问题,牙齿松动、脱落,口腔肌肉力量减弱,使得老人难以咀嚼食物;而控制吞咽的肌肉协调性变差,则容易导致吞咽困难,增加呛噎的风险。消化系统功能衰退,胃肠蠕动减缓,消化酶分泌减少,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胀等不适,降低老人的食欲。

三、心理和情绪因素

认知症老人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和情绪问题,这些问题与进食异常密切相关。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认知症老人中较为常见,他们可能会因为对自身状况的担忧、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原因,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从而对食物失去兴趣,食欲不振。有些老人在患病后,觉得自己成为了家人的负担,内心充满自责和愧疚,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进食意愿。孤独感也是导致进食异常的一个因素,当老人缺乏家人陪伴和社交互动时,会感到孤独寂寞,进而影响进食。有些独居的认知症老人,吃饭时总是随便应付几口,就是因为没有人陪伴,吃饭变得索然无味。

四、环境因素

用餐环境对于认知症老人的进食也有着重要影响。嘈杂、混乱的环境容易分散老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影响进食。在餐厅人多嘈杂的时候,老人可能会被周围的声音和人群干扰,无法安心吃饭。陌生的环境也会让老人感到不适应,产生抗拒进食的心理。如果带认知症老人去一个新的地方吃饭,他们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拒绝进食。此外,餐具的使用难度、食物的摆放方式等也会影响老人的进食体验。使用难以握持的餐具,或者将食物摆放得杂乱无章,也会让老人觉得进食困难,从而出现进食异常。

五、药物副作用

一些治疗认知症或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影响老人的食欲和进食。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口干、口苦、味觉改变等不适,使老人对食物的口感感受发生变化,进而降低食欲。一些抗抑郁药物可能会让老人觉得食物没有味道,吃什么都不香。还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导致老人抗拒进食。


实用护理技巧

面对认知症老人进食异常的种种问题,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巧至关重要。这些技巧不仅能改善老人的进食状况,还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护理技巧。

一、饮食计划个性化

根据老人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食欲、饮食偏好以及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对于咀嚼能力差的老人,可将食物切成小块或制成泥状;吞咽困难的老人,则提供糊状或流质食物,如小米粥、玉米糊、蔬菜泥、水果泥等。了解老人的饮食偏好也很重要,如果老人喜欢吃甜食,可以适量准备一些低糖的糕点、水果罐头等,但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同时,确保饮食营养均衡,多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认知症老人,要控制盐的摄入,可选择低盐的食材,并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蒸、水煮等。

二、进食环境的营造

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进食环境,能让老人更加安心地进食。尽量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减少人员走动和大声喧哗。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让老人感觉舒适。选择老人熟悉、喜欢的餐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进食意愿。比如,使用带有卡通图案的餐盘,可能会唤起老人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更愿意吃饭。餐桌上可以摆放一束鲜花,营造温馨的氛围,使老人在进食时心情愉悦。

三、耐心陪伴与引导

在老人进食时,家人或护理人员要耐心陪伴,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食。用温和、亲切的语言鼓励老人,如“这个菜很好吃,您尝一口”“慢慢吃,不着急”。避免在老人进食时催促或强迫他们,这样会让老人产生抵触情绪。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方式,提高老人的进食积极性。例如,让老人参与简单的烹饪过程,如帮忙洗菜、搅拌食材等,或者让他们参与布置餐桌,摆放餐具。这不仅能增加老人的参与感,还能让他们对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四、吞咽困难的对策

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除了调整食物形态外,还可以进行吞咽训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老人进行简单的吞咽动作练习,如空吞咽、点头吞咽等,以增强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喂食时,要注意姿势和速度,让老人坐直,头部略微前倾,用小勺将食物缓慢送入口中,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避免老人呛噎。如果老人呛噎,应立即停止喂食,轻拍老人背部,帮助其咳出食物。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五、应对特殊行为

当老人出现拒绝进食的情况时,不要强行喂食,而是要了解老人拒绝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喜欢食物的口味,可以尝试更换食物;如果是情绪问题导致的,可以先安抚老人的情绪,如陪老人聊聊天、听会儿音乐,等情绪稳定后再尝试喂食。对于有异食癖的老人,要将危险物品和非食物物品放在老人无法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可以准备一些类似食物的玩具,满足老人想要“吃”东西的欲望。当老人进食速度过快时,要提醒老人慢慢吃,或者适当控制每次提供的食物量;进食速度过慢时,也不要催促,可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或故事,吸引老人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食。


及时就医专业干预

当认知症老人的进食异常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改善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身体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全面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以确定进食异常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如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指标,了解老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贫血、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等全身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进食异常。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老人代谢减慢,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而贫血会导致身体虚弱,影响老人的进食意愿。吞咽功能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吞咽造影检查、纤维喉镜检查等,医生可以准确判断老人吞咽困难的程度和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认知功能评估则能帮助医生了解老人认知症的严重程度,判断认知功能下降对进食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进食异常情况,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于因药物副作用导致进食异常的老人,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若老人是由于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引起的进食异常,可能会开具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帮助老人改善情绪,从而提高食欲。对于吞咽困难严重、无法经口进食的老人,鼻饲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通过将鼻饲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直接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中,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营养。但鼻饲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鼻饲管,防止感染发生,同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注入速度和量,避免引起老人不适。

康复训练也是治疗进食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吞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老人改善吞咽功能,增强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例如,通过进行吞咽动作练习、口腔肌肉训练等,提高老人的吞咽能力。认知康复训练则有助于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改善他们对进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比如,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帮助老人更好地配合进食。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坚持训练,能有效改善老人的进食状况。

认知症老人的进食异常问题,不仅关乎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关乎他们的生活尊严和生命质量。家人是认知症老人最亲近的守护者,希望家人们能够多花时间陪伴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用爱和耐心帮助老人克服进食困难。社会各界也应高度重视这一群体,养老机构要不断提升护理水平,为认知症老人提供更优质的饮食和护理服务;社区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居民对认知症老人进食异常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认知症的研究和治疗,为老人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支持。

每一位认知症老人都曾是家庭的支柱、社会的贡献者,如今,当他们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怀和最专业的护理。让我们携手共进,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关注认知症老人的进食问题,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用餐环境,让他们能在关爱中享受每一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为,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