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雨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朱侥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护师

周 松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一、什么是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累过多,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或同身高健康儿童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体重20%的现象,是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表,更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甚至持续到成年期。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

判断孩子是否超重,不能单凭肉眼观察,医学上常用“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来评估。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孩子的体重状况。

1.体质量指数(BMI)

这是目前临床评估超重和肥胖程度最实用的指标,看的是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可以帮我们判断体重对于当前的身高来说是偏轻、合适、超重还是肥胖,其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m)²。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在18岁时男女性的BMI均分别以24 kg/m²和28 kg/m²作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

2.腰围身高比

此指标能有效反映内脏脂肪堆积程度,对于预测代谢综合征比单纯BMI更敏感。判断标准通常是腰围身高比>0.5则提示中心性肥胖风险。中心性肥胖主要是腹腔内和腹壁脂肪蓄积过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测量腰围时取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水平围度,需在呼气末用无弹性卷尺紧贴皮肤测量。

腰围身高比>0.48(男孩和6~9岁女孩)或>0.46(10岁及以上女孩)提示中心性肥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三、导致儿童肥胖的常见原因

儿童肥胖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①饮食不当,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常吃外卖、快餐,过度饮用含糖饮料等。②运动不足,儿童每天静坐时间长,缺乏中等以上强度的体育活动。③睡眠不足,睡眠时间短、质量差会影响儿童的代谢和食欲调节。④遗传因素,父母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肥胖。⑤环境因素,如不健康食品的广泛可得性,孩子在学校、社区及其周边便利店很容易买到零食;家庭饮食环境不健康,家中常备饼干、含糖饮料等。⑥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孩子压力大、情绪进食、家庭沟通方式不良等。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肥胖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心理和社会问题。具体而言,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身体健康:易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早熟等。

2.运动能力:体重过大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3.心理健康:自卑、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常见于肥胖的儿童。

4.长远影响:儿童期肥胖约70%会持续到成年,进而增加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

预防优于治疗,家庭是防控儿童肥胖的主战场。

1.健康饮食

(1)保证食物多样,每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

(2)儿童应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

(3)限制儿童进食含糖饮料、油炸食品、零食和加工食品。

(4)控制儿童的餐量,避免其暴饮暴食,吃饭八分饱。

(5)肥胖儿童及青少年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充足运动

(1)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2)减少静坐时间,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龄前)或2小时(学龄儿童)。

3.规律作息

(1)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9~12小时,初中生8~10小时。

(2)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4.家庭支持

(1)父母带头健康生活,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2)不强迫进食,不将食物作为奖励或安慰。

(3)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学校与社区参与

(1)学校应提供健康午餐和体育课程。

(2)社区可组织亲子运动、健康讲座等活动。

六、何时该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或咨询营养师、儿科医生:①体重持续快速增长,BMI超过95百分位;②已经出现肥胖相关疾病,如血糖异常、高血压等;③尝试生活方式改变后体重仍无法控制;④孩子因体重问题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等心理问题;⑤怀疑有遗传性或激素异常导致的肥胖(如5岁前就明显肥胖)。

此外,家长需要警惕一些肥胖信号,如睡觉打鼾、颈部出现深色纹路(黑棘皮征),或长期不见长高(内分泌或遗传因素导致的超重或肥胖往往会合并身高落后或生长缓慢)。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最好及时就医评估。

专业干预可能包括个性化饮食和运动计划、行为干预、心理辅导,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药物或手术(需严格评估)治疗。

七、结语

儿童肥胖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通过科学饮食、积极运动、良好作息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的困扰,拥抱更加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等.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6):507-515.

[2]党佳佳,闫晓晋,马宁,等.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方法及SPSS和SAS实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75-81.

[3]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编写专家组,等.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4,22(05):389-391.

[4]洪烨,傅君芬.中国儿童肥胖健康报告与防控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5,33(02):117-126.

[5]陈津津,姜艳蕊.儿童超重或肥胖的规范化诊断与评估[J].中华儿科杂志,2024,62(05):494-496.

[6]郑冬梅,梁学军,靳景璐,等.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12):1716-1722.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