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领域,有一种金属材料宛如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它既能与人体和谐共处,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钛合金。那么,钛合金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获此“人体友好型”材料的美誉呢?
钛合金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当金属植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将其视为异物而产生排斥反应。但钛合金表面能与人体组织形成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就像一把钥匙精准匹配锁孔,让人体免疫系统难以察觉它的“外来者”身份。这种特性源于钛合金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极薄且稳定的氧化膜,这层膜与人体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概率。
二、钛合金的力学性能与人体骨骼十分接近。人体骨骼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来支撑身体和完成各种活动。钛合金的强度高,能够承受人体的重量和运动时产生的力量;同时,它的弹性模量也与骨骼相近,这样就不会因为力学性能差异过大而对周围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如同量身定制的“骨骼替代品”。
三、钛合金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人体内部环境复杂,充满了各种体液和电解质,普通金属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释放出有害物质。而钛合金凭借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能够在人体环境中长时间保持稳定,不会被腐蚀,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始终坚守岗位,保护人体健康。
四、钛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钛合金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植入物,如骨科手术中的接骨板、人工关节,牙科领域的种植牙根等。这些植入物能够精准地适配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1)钛合金与其他的医用金属(如钴,不锈钢等)在结构性能上有什么差异?
钛合金、钴基合金与不锈钢作为医用金属,在结构性能方面差异显著。微观结构上,钛合金由钛及铝、钒等组成,有密排六方或体心立方结构;钴基合金以钴为基体,含铬、钼等,结构复杂;不锈钢主要合金元素为铁、铬、镍等,常见面心立方结构。力学性能上,钛合金强度适中、硬度低、韧性好;钴基合金强度高、硬度大、韧性略低;不锈钢强度因类型而异。耐腐蚀性方面,钛合金优异,钴基合金较好,不锈钢中奥氏体较好。生物相容性上,钛合金良好,钴基合金稍差,不锈钢中奥氏体较好。密度上,钛合金轻便,钴基合金较大,不锈钢适中。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医用领域的不同应用,钛合金多用于植入物,钴基合金用于强度耐磨要求高的场合,不锈钢在成本敏感且性能要求低的领域有应用。
(2)钛合金的“人体友好性”是材料本身的特性,还是表面改性技术的结果?两者如何协同作用?
钛合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其主要成分钛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理环境中不易化学反应,为与人体组织良好相处奠定基础,且内部结构能减少植入人体后的排斥反应。通过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表面改性技术,可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特殊氧化膜,这些膜层生物活性更优异,能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如特定处理后的钛合金可更好引导骨细胞生长,加速愈合。材料本身特性提供稳定基体,表面改性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两者协同,使钛合金减少与人体不良相互作用,积极引导人体组织与植入物良好结合,提升“人体友好性”,在医用植入领域发挥更出色作用。
(3)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如何匹配人体骨骼?
在强度方面,人体骨骼不同部位应力不同,钛合金可通过调整成分和工艺获得不同强度级别适配。如承受小力量的骨骼部位,低强度钛合金即可;承重较大骨骼则需高强度的,其抗拉强度达1000 - 1400MPa,能较好对应骨骼不同工况强度需求。钛合金硬度一般在HRC 20 - 40之间,相对骨骼稍软,植入后可避免过度磨损挤压,又能维持骨骼结构稳定。同时,钛合金韧性良好,断裂韧性高,在人体运动等情况下能承受冲击不易脆性断裂,可与周围骨骼协同运作,减少植入失败风险,确保植入效果和长期稳定性,满足人体骨骼在强度、硬度及韧性方面的多种需求。
(4)钛合金的“耐腐蚀性”稳定到何种程度?是否存在人体钛离子过多的风险?
钛合金耐腐蚀性稳定。在生理环境中,其表面形成致密、稳定且化学惰性良好的氧化膜,有效阻挡与人体组织和体液直接接触,极大减缓腐蚀速率,每年腐蚀深度在微米级别甚至更小,能长期保持结构完整性,为医用植入提供保障。正常情况下,人体钛离子过多风险极小。因钛合金耐腐蚀性佳,在人体内溶解和释放钛离子量有限,仅在极端特殊情况且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时,钛离子释放量才稍有增加,极为罕见。人体自身有代谢和调节机制,即便有极少量钛离子进入,也能进行代谢处理,不会轻易引发体内钛离子过多的不良后果,确保了钛合金在医用领域的安全使用。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审核:韩海生 中南大学教授、矿物工程系主任
徐龙华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人力资源部部长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