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胃病,胃不舒服时来颗胃药,一颗解决不了就再来一颗。症状缓解了,胃药放在哪里也想不起来。亦或者,有些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胃变成铁胃,一年四季胃药不断。更甚者,有些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连去医院的步骤都省略了,“强大”的互联网已经为他做好诊断和用药推荐。
不规律用药成为胃病患者康复路上的“拦路虎”,严重威胁胃部健康。
不规律服用胃药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1. 病情反复,越治越重。不按剂量或频次服药,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不稳定,药效降低。胃药(如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通常需要按疗程和规律服用,才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修复胃粘膜。若随意停药或漏服,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反复发作,加重粘膜损伤。据统计,不规律用药人群的胃溃疡复发率,比规范治疗者高出3倍以上。
2. 产生药物耐药性。长期不规律用药导致病菌未能及时被彻底杀灭,反而产生耐药性(如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一旦耐药,后续治疗可能需要更换更昂贵、副作用更大的药物,甚至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3.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部分胃药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滋生,引发腹泻、便秘、腹痛等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会影响钙的吸收,连用1年,骨折的风险会增加30%。而且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使胃酸过度抑制,影响胃的杀菌能力,还有增加萎缩性胃炎及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的风险。同时,长期频繁服用胃药增加肝肾负担。
4. 掩盖病情,延误诊断。胃癌、胰腺癌等疾病早期常表现为胃部不适、隐痛、反酸等,与普通胃病症状相似。胃药(如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可暂时缓解这些症状,导致患者误以为是普通胃病而放松警惕,错过疾病早期发现的关键窗口。曾有位70多岁的阿婆因反复发作胃痛,自行服用胃药后能缓解症状,便没有在意。后来,她出现了黑便和体重下降,来我院就诊检查后,确诊为胃癌中晚期,医生判断前期自行用药掩盖了肿瘤早起引起的不适,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规律用药的种种危害警示我们:想要胃健康,就要做到规范治疗。
1. 就医为先,谨遵医嘱。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应先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程。避免“以药代医”,更不能将他人的用药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
2. 规范用药,科学搭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牢记服药的时间、剂量和疗程,不随意增减或停用药物。
3. 定期复查,动态监测。慢性胃病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不规律用药看似节省时间和精力,实则为健康埋下了巨大隐患。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