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化名)是一位典型的上班族,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眼睛干涩、酸胀,甚至出现胀痛和聚焦困难。起初,他并未重视,只是简单地滴些眼药水继续工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无奈之下,他趁着假期前往长沙爱尔儿童眼科中心,找到王琦主任寻求帮助。
经过专业检查,王琦主任表示,小蔡是眼睛的“调节功能”出了问题。她表示,眼睛的“调节功能”类似于相机的对焦系统。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睫状肌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失去弹性,导致调节功能下降,进而引发视疲劳。
小蔡的情况正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收缩能力下降,出现了调节不足。幸运的是,这种调节不足是可逆的,通过科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
经过20次视觉训练后,小蔡的调节灵敏度恢复正常,眼睛也恢复了轻松舒适的感觉。在信息时代,像小蔡这样的上班族和学生群体,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视疲劳问题日益普遍。若不及时干预,短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长期可能导致调节功能进一步退化,甚至诱发近视度数加深、干眼症等更严重的眼部问题。
视疲劳的早期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王琦主任指出,调节不足引起的视疲劳,前期症状多与近距离用眼场景相关,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如下:
1.视物感受:近距离视物时,初期清晰,几分钟后逐渐模糊,需频繁眨眼或短暂闭眼才能缓解。阅读时可能出现“字重叠”“串行”,需用手辅助定位才能看清行间距。从近处突然看向远处时,会短暂看不清,需1-2秒才能“对焦”成功。
2.眼部不适:眼睛有轻微酸胀感,尤其靠近鼻梁的眼内角或眉骨下方,多在近距离用眼30分钟后出现。眼睛干涩,不自觉增加眨眼次数或轻揉眼周缓解。眼周肌肉发紧,闭眼时感觉眼皮“绷着”,放松后好转。
3.伴随不适:前额部轻微隐痛,多在两眉之间或额头中部,与近距离用眼时长正相关,休息10分钟后可减轻。少数人会有轻微头晕感,尤其低头看手机后抬头时,但不会伴随恶心或天旋地转。
4.行为代偿:看近物时会不自觉前倾身体,或把手机、书籍拿得更近。孩子可能出现“歪头看书写字”,办公族会频繁“摸鱼式”远眺,试图缓解眼部紧张。
专家提醒:科学用眼,远离视疲劳
长沙爱尔儿童眼科中心王琦主任提醒大家,若出现上述2种及以上表现,且持续1-2周,建议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1.控制用眼时长: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40分钟,执行“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固定物体20秒,让睫状肌充分放松。
2.规范用眼距离与姿势:看手机时保持30-40厘米距离,电脑屏幕中心略低于视线10-15°,坐姿端正,减少眼睛调节负担。
3.减少电子屏幕“额外刺激”:夜间看电子屏幕时开启“护眼模式”或调低屏幕亮度,避免在移动场景(如地铁、公交车)看手机/平板,减少眼睛聚焦难度。
4.定期复查:动态监测调节功能,确保调节功能稳定,彻底远离视疲劳困扰。
总之,调节不足所致视疲劳的治疗后管理,核心是“习惯+训练+监测”的结合。只有长期坚持科学用眼,才能让调节功能稳定,彻底远离视疲劳困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袁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