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孙汝盈
单位: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不少人确诊后只依赖药物,觉得按时吃药就够了。但医生常说药物是基础,生活方式干预是关键,日常习惯没做好,血压易波动,还可能引发心梗、中风等并发症。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患者的“必修课”,既能辅助降压,还能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下面这些技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坚持做就能让血压更平稳。
1、饮食控压
血压高低和饮食密切相关,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血管负担,做好以下这几点,饮食控压就成功大半。
严格限盐:每天不超5克。盐里的钠会让身体储水,导致血管压力升高。但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远超标准。用限盐勺控制用量,少放酱油、味精;买食品看配料表,选低钠款;少吃咸菜、腊肉、罐头等隐形盐含量多的食物;菜快熟时再放盐,盐附在表面,味道够且用量少。
控糖控脂:高糖、高脂食物易致肥胖、血脂升高,让血管变硬变窄,血压难降。少喝可乐、奶茶、果汁饮料,想喝甜的用白开水泡柠檬;少吃蛋糕、炸鸡、肥肉,把五花肉换瘦肉,炸鱼换清蒸鱼;炒菜用橄榄油、菜籽油,每天用量25-30克,别用猪油。
多补膳食纤维:降血脂、控体重,间接稳血压。精米白面纤维少,换成全谷物、蔬菜、水果就行。主食加一半全谷物,比如燕麦、糙米代替部分白米饭;每天吃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每天吃200-350克水果,选苹果、梨等低GI水果,别喝果汁(纤维没了,糖更高)。
吃优质蛋白:要选优质蛋白,少吃红肉。推荐:每周吃2-3次深海鱼,Omega-3能护血管;每天吃点鸡胸肉、豆腐或豆浆;鸡蛋每天1个,多数高血压患者吃鸡蛋没问题,担心的话可咨询医生。
限制酒精和香烟:酒精会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还影响药效。少量喝酒活血对高血压患者不适用,若实在要喝,必须限量:男性每天酒精≤25克,女性≤15克,别空腹喝,喝酒时别吃太咸太油的菜。此外,必须戒烟,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血压骤升,还损害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不管烟龄多久都要戒,别吸二手烟。
2、科学运动
不少高血压患者怕运动升血压,其实选对方式、控制强度,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辅助降压。
选对运动类型:有氧运动是主力,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强度适中不骤升血压;力量训练可辅助,用1-2公斤哑铃、弹力带做训练,别用大重量,避免憋气,会让血压骤升,动作缓慢做。
掌握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最适合,运动时能正常说话、没法大声唱歌,别做快跑、HIIT、举重等剧烈运动,也别散步太慢,达不到效果。
固定频率和时长: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拆分到每天30分钟、每周5天,比如晨起快走30分钟;力量训练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每个动作2-3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1分钟。
避开“雷区”:运动前测血压,超过160/100mmHg别运动;运动后慢慢减速,比如快走后慢走5分钟;别饥饿或刚吃饱时运动,最好饭后1小时再动;出现头晕、胸痛、心慌,马上停下休息,没缓解及时就医。
3、管理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帮凶”,体重越重,心脏泵血负担越大,血压易升高,尤其是“肚子大”的腹型肥胖者,风险更高。
先判断自己胖不胖:看两个指标,BMI指标在18.5-23.9正常,24-27.9超
重,≥28肥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就是腹型肥胖,需减重。
减重别节食,循序渐进:快速节食易反弹还伤身体,正确速度是每周减0.5-1公斤,每月减2-4公斤。每天少吃300-500大卡,多运动消耗150-200大卡;别不吃主食或肉类,保证全谷物、优质蛋白摄入;别用减肥药,避免副作用。
4、充足睡眠
睡眠不好会升血压:长期熬夜、每天睡<6小时,会让“升压激素”增多;打鼾、憋气会让血氧降低,血压反复波动,晨起血压易偏高。
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固定作息,比如每晚10点半睡、早6点半起,周末别熬夜超12点、不睡懒觉超9点;卧室要暗、静、温度22-25℃,枕头10-15厘米;睡前1小时别碰手机,可泡脚,40℃左右泡15分钟、听舒缓音乐助眠。
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常打鼾憋气的人,试试侧卧睡,别仰卧或趴着;超重者赶紧减重,能减轻打鼾;憋气严重的话,去医院做睡眠监测,必要时用呼吸机。
5、调节情绪
突然生气、紧张,血管会瞬间收缩,血压可能从130/80mmHg飙升到180/110mmHg,长期压力大、情绪低落也会让血压居高不下。
每天留10分钟放松:再忙也要抽10-15分钟放松:坐在椅子上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或冥想,闭眼专注呼吸;也能听舒缓音乐,平复情绪。
学会释放压力:压力大时找家人朋友聊天,别自己扛;培养养花、练字等爱好,转移注意力;遇急事先深呼吸3次,避免激动;长期焦虑抑郁,及时找心理医生。
6、做好监测
不少人吃着药却不知血压情况,血压太高没发现易出并发症,太低没发现易头晕摔倒,做好监测才能及时调整方案。
选对血压计:别买腕式血压计,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正规品牌如欧姆龙、鱼跃),每年校准1次。
正确测量要注意以下几点:
测前安静坐5-10分钟,别吸烟、喝咖啡、憋尿,袖带别太紧;坐姿要对,背靠椅背、脚平放、上臂与心脏同高;每天测2次,晨起1小时内没吃药吃饭运动、睡前1小时;每次测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记录日期、时间、血压值,复诊带给医生看。
特别注意,这些情况测的不准:
刚运动、情绪激动后别马上测;胳膊没放好、袖带尺寸不合适;偶尔一次高别慌,连续3天高再找医生。
此外,除上述这些内容之外,患者还需注意保暖。寒冷会让血管收缩,冬天外出戴帽子围巾,夏天空调别低于26℃,进出空调房慢慢适应;要避免久坐,
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10分钟,比如走一走、伸懒腰,促进血液循环;别乱停药换药。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停药会反弹;乱换药会让血压波动,调整方案必须遵医嘱。
7、结束语
总之,高血压管理不是“吃药就万事大吉”,日常习惯的改变才是稳血压的关键。以上技巧都不难,但贵在坚持;患者需注意,控压没有捷径,只要把这些小事做好,再配合规律服药,血压就能稳稳的,并发症也会离你更远。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