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2025年全国科普月宣化区系列活动持续升温。宣化区科协联合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将满载地学资源的“流动大篷车”开进建国街小学,通过科普讲座、五大地学体验区、VR 沉浸互动、展板讲解与无人机实操等多元形式,为学生打造一场 “可听、可看、可玩” 的地学科普盛宴,让抽象的地球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活动以一场生动的地学科普讲座拉开帷幕。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的专家以无人机地学应用”“磁法勘探原理”“矿物岩石认知”三大核心内容展开讲解。结合张家口本地地质特征,用通俗语言解读岩石形成、矿产资源分布等知识。为让知识更易理解,专家巧妙运用比喻:将无人机技术比作“空中测绘师”,通过案例展示其在地形建模、灾害监测中的实战作用;把磁法勘探形容为“地球 CT”,用动画演示磁场异常与矿产资源勘探的关联。讲座中,学生们认真记录,不时举手提问“岩石为什么有不同颜色”“无人机能找到地下水吗”,专家耐心解答的同时,还现场展示了岩石标本,让知识更具实感。

讲座结束后,五大地学体验区同步开放,成为学生们探索的 “乐园”。在“矿物标本展示区”,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带来的闪锌矿、方解石、石英等标本整齐陈列,标签详细标注成分与产地,学生们凑上前仔细观察,有的还轻轻触摸感受质地;“无人机实操区” 里,地质专家手把手指导学生操控无人机,讲解如何通过无人机镜头识别地形特征,当看到屏幕上实时传回的校园地形画面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VR 沉浸体验区” 最受欢迎,戴上VR设备,学生们仿佛“潜入”海底峡谷、“走进”火山内部,直观感受地质奇观,尖叫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地学知识展板区” 则以图文结合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避险、环境保护等实用知识;“磁法勘探体验区”中,学生们手持简易磁力仪测量磁场变化,初步了解地质勘探的基本原理。

活动结束后,宣化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地学流动大篷车”进校园,打破了传统科普的空间壁垒 —— 让原本藏在博物馆、实验室里的专业资源“走出来”,变成学生能亲手触碰、亲身参与的科普体验,这正是全国科普月“让科学贴近大众” 的核心要义。后续,区科协将继续深化与地质、科技等领域专业机构的合作,把科普触角从地学延伸到生态保护、天文观测、绿色能源等更多领域,用“沉浸式体验+实操实践”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感受科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在心中种下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种子,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与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 科普宣化